铃木大拙
铃木大拙(1870~1966) 日本佛教学者。原名贞太郎,后因学禅,改名大拙,别号也风流居士。石川县金泽市人。1892年秋,师事临济宗圆觉寺派宗演学禅。次年,美国芝加哥召开世界宗教大会,随师参加,任英语翻译,会后宗演推荐他为美国佛教学进保罗·克拉斯的助手。1900年将汉译《大乘起信论》转译为英语出版。1907年在伦敦出版。英语著作《大乘佛教纲要》翌年再版于芝加哥。1908年游历法、德诸国,后于英国就瑞甸波尔研究欧洲哲学。1909年回国,历任学习院大学和东京大学讲师、教授。1911年再度赴英,介绍佛教禅学。1921年回国后,任大谷大学教授,创办英语杂志《东方佛教徒》。1933年,写成《楞伽经之研究》一文,获文学博士学位,并将《楞伽经》译成英语。1934年访问中国,回国后用英语著《中国佛教印象记》。1959年,将在美国哈佛、哥伦比亚、耶鲁、加州各大学的佛教讲稿整理为《禅为日本文化》一书,在纽约、伦敦出版。同年在夏威夷大学召开的第三届世界东西哲学会议上,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晚年隐居镰仓松冈文库,英译出版了真宗创始人亲鸾的《教行信证》。主要著作有《禅的研究》、《禅的诸问题》、《禅思想史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佛教与基督教》、《华严的研究》等。全部著作收于《铃木大拙全集》。
禅宗拒绝概念和定义,使物不受名目的纠缠,还物以本来的面目。逻辑是一段一段的,缘起缘灭。逻辑可以信手拈来,自成一体。 禅对待的是事实,不是逻辑上和语言上偏颇的、不完全的表现。直截简明是禅的精神。禅的观察是独创的,而非平面的。禅的目的是人的生命和本来...
评分书名:禅学入门 作者:铃木大拙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R=Reading 阅读时摘抄或拍照原文片段 公案数目的确无关紧要,信心和用功才是必要条件,无此则禅只是泡影。把禅当作思辨和抽象思考的人,永远也无法入道,只有发长远心才能够探测到它。只要能如如平等、谛观生生不息的宇宙万象...
评分九月份读的,觉得翻译得很好,觉得很自然,译禅者当然不会有粗陋的文笔。没注意翻译者,是谢思炜,现在才看到,是那个教我们唐诗,治学严谨、语词典雅的瘦而有风骨的谢思炜老师吗?也许不是。 突然,想起中文系的岁月,我力图将谢老师所讲的都记下来,可惜他只讲了一截。想起那...
评分这几天在看铃木大拙的禅的入门,静下心来,受益良多,以下是两条修禅的箴言,融入生活,予以铭记。 1.听从自己的内心。——解决偏离自己内心实需所带给自身的痛苦。 按照你内心所想去做,去做你认为该做的事情,这个事情只之于你自己,没有任何好坏之分,只要是你认为是你该做...
评分在文中,作者强调的是经验,以这种经验作为禅学入门的途径和基础。作者笔下的禅是非概念化的,即,即使有概念能够表述,但若无个人经验,是难以有效地被掌握的。 其次,禅是非逻辑化的,超越了知的范围的逻辑二元主义的界限,心中不再有“彼”“此”的区别。 再次...
谢爷爷翻译。公案还是不懂,玄乎的地方还继续玄乎着。实际的和非泛神论两个点倒是讲的很清楚,直破我的误区。不过毕竟是入门书,得找时间看铃木大拙进阶级的禅学著作才好。
评分”禅无论如何都不能和哲学混为一谈;禅有自成一格的理由,我们不能忽略这个事实,否则禅的整个结构将会支离破碎。‘柏树子’永远是柏树子,和泛神论或任何主义无关。即使是在最普泛或大众化的意义下,赵州都不是哲学家,他是彻头彻尾的禅师,而从他的两片唇说出来的,都是直接源自他的内证经验。“
评分概念論集,研究好參考書,參禪勿看
评分反二元論,反邏輯,不可言說。禪生活在素樸的經驗裏,顯跡於雷鳴般的沉默之中。日本的禪不是嚴謹孤絕的,是非概念的,虛空也消失了之後的太一。“奇妙奇妙,擔水砍柴。”尚未入門,需潛心修讀進階讀物。
评分一但你在说是 或者否 或者在下判断就始陷入逻辑和二元中 而禅的目的就是摧毁逻辑 禅是一 它不是问题的解决 而是问题的消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