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194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纪德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名作。本书主体部分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在这一系列讲座中,纪德层层剖析了陀氏的文学思想以及艺术风格,他深入到陀氏及其塑造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发现了谦卑与傲慢的相互转化、人物思想的二重性等陀氏创作的重要特点。纪德视陀氏为天才的小说家,而且是“所有作家中最伟大的一位”,他关注的是陀氏的思恕如何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本书是两位伟大作家的一次隔代的心灵交流,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健康的心智生活。纪德关于陀氏的这些论述带有浓厚的法国阅读经验,早已被公队为是研究陀思妥耶犬斯基的珍贵文献。
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1869—1951),法国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94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小说《人间食粮》、《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乐》、《伪币制造者》,游记《刚果之行》、《乍得归来》、《访苏联归来》,自传《如果种子不死》等。
他不能让人消除疲劳,而只是让人感觉疲劳,就像不停奔跑着的纯种赛马,读者得保持始终的清醒,使注意力集中,从而引起精神的疲劳,三十年前,社交界中许多人也是这样谈论贝多芬的最后几部四重奏的。 其实他最好的作品就现在的这个样子,几乎在每一个部分都达到了很难想象被超越...
评分 评分纪德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老陀的《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地下室手记》我都读过,《罪与罚》喜马拉雅有一女的读的特别棒。纪德说他想给老陀写个传记,写的就像罗曼罗兰写名人传那样的,我读完这本书想说:这完全比《名人传》还好看。 不...
评分 评分“当人们不再跟自己的国家有联系时,他们就不再有神。”不再有神,也就是不再有信仰。没有自己的信仰的国家将会是“一盘散沙”而不再有希望。瘦死的骆驼或许确实比马大,但我相信没有人会认为一匹死骆驼要比一匹活马更擅奔跑。 “假如,一个伟大的民族不相信真理...
有时也疑惑,到底是陀氏还是纪德,有关人世间所应当置于重心的事,很是说出了心声。
评分参见at与元绿的长篇评论
评分纪德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外国知音,虽然其写作能力远不及陀。
评分紀德當得起陀氏的知己,縱然我們對書中的宗教色彩頗感隔閡,卻也絲毫不妨礙上述結論的成立。
评分有人说纪德写这本书就像一个小粉丝在向偶像表达无上的敬意。我不这么认为,诚然陀思妥耶夫斯基比纪德伟大,但纪德也是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拿,虽然他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陀氏的推崇,但依然能感觉到他骨子里的孤傲。在第六次讲座的开始,他自己承认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我,常常是一个借口,我是借他在表达我的思想。”当然,纪德在借陀思妥耶夫斯基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有一个前提,就是他不能歪曲陀氏的思想,如此直接引出一个结论,就是他俩英雄所见略同了。纪德有话想说,结果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发现想说的都被陀说过了,而且说得更好!这时候通常会产生两种情感:崇敬和嫉妒。我不敢说纪德对陀氏没有一点点嫉妒,但至少前者占了绝对的上风。因此,他在借陀氏表达自己之时,也像一个忠诚的朋友一样,向世界介绍、推荐陀氏。他给了我们了解陀氏的许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