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及其罪孽,德國人與日本人的集體記憶和反思?遊行於戰爭及其罪行相關的重要之地,通過與各色人物的訪談對話,通過對文學作品、戲劇、電影、電視、博物館、教科書、紀念碑等文化産物的挖掘認知,作者迴溯瞭戰後50年間兩國政府和民眾在麵對戰爭的罪孽與傷痕的作為,力圖找到日本人與德國人在麵對曆史,麵對自己曾經造成的罪孽時的相同與不同,追尋隱藏在反思與懺悔、否定與歪麯以及麻木與逃避背後的民族心理、集體記憶。
布衣,荷蘭裔英國作傢,文化評論傢,曾在日本、中國等遠東地區長期生活,著有《日本文化的性意識》等多部日本文化研究論著,在西方文化界享有很高聲譽。本書自齣版後,已被譯為多國文字。
这是一本严肃的书,事实上有一定的学术性,译者是戴晴,那么有名的人,出版者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么学术的出版社,想不到在文字审校方面居然这么粗疏,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事实上,我刚刚翻阅了五分钟,只看到正文的第7页,就看不下去了:Erinnerungsarbeit: zur Psychoana...
評分最后两章是在值班的时候囫囵吞枣般的读完的。全部读完后,和书评里另一位书友的见解一致——在读到德国的部分总觉得有点阅读障碍。可能是因为二战时期我们国人对于侵华战争这一段宣传得比较多、也因为我们作为受害者,对于侵略者有种仇恨感,并时刻绷紧了神经注意着对方的一举...
評分 評分 評分文章讀起來不是很通順
评分偏重從政治的角度分析兩國對二戰的反思。把作者Ian Buruma譯成布衣,還真有“創意”。大一的時候讀的。
评分"忘記過去的人民是沒有未來的"——所有簡單標語對應的粗糙邏輯本身就是在製造罪孽,淺顯易懂,易於流傳。來自作者的惡意令我喘不過氣。
评分世上沒有危險民族,有的是危險的情境,這既不是自然法則或曆史規律造成的,也不是民族性格使然,而是政治安排的結果。當然,這些安排背後有文化和曆史因素的影響,但後者並不起決定性作用。
评分通過日德兩國對於戰爭反思的跳躍性描述,至少比較客觀的在顯現真實,當然對於日本的目前種種其實當然也有其不得已的緣由,無論怎麼來看做好自己纔是王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