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斯•艾略特(T.S.Eliot,1888-1965),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一九二二年发表的《荒原》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至今仍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一九二七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籍。一九四三年结集出版的《四首四重奏》使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确立了当时在世的最伟大英语诗人和作家的地位。
晚年致力于诗剧创作,一九六五年艾略特在伦敦逝世。
本书包括T.S.艾略特的两首长诗《荒原》和《四首四重奏》。《荒原》被有的评论家誉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典范。而《四首四重奏》则是诗人后期的代表作,诗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得奖作品。
准会有足够的时间 让黄色的烟雾溜过大街 在窗玻璃上蹭它的背脊 准会有时间 准会有时间 准备好一副面孔去会见你要会见的那些面孔 ——《J•阿尔弗雷德•普罗弗洛克的情歌》 然而四月的落日,不知怎的使我想起了我已埋葬了的生活,春天的巴黎...
评分 评分 评分放下喜欢的一些片段,是片段不是整诗 个人觉得,读原版还是会觉得有爱一些 “He who was living is now dead We who were living are now dying With a little patience ”最喜欢的一句;弱弱滴推荐下 结尾的最后一句是抽出来的,因为发现是引用了《恶之花》--致读者中...
评分私下认为, 赵先生版的译文才是最好的,赵先生也是最好的~~~
评分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
评分没有庞德,就没有变态乔伊斯,也没有神经病劳伦斯,更没有傻比艾略特——米小占2006年 感谢TS发明了辩证法的新美学。
评分艾略特的创作具有非常浓厚的非理性色彩,他拒绝作品的意义,而致力于去选择带有伸向最深层的恐惧和欲望的网状须根的字词,可以渗入那些原始层次的 扑朔迷离的意象,在这些层次上,一切男女都具有同样的体验。这便是新批评派所倡导的非人格化倾向,即个人情绪须转变为宇宙性,艺术性的情绪,才能进入作品。诗歌不是个性的表现,而是个性的脱离,诗人无须独立的思想。艾略特竭力寻找集体无意识,永恒的原型,并以神话代替历史。我们便只需解读诗中的集体无意识,原型与神话也就能理解荒原的精髓。
评分按住不知安息的眼睛,等着那一下敲门的声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