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狼》是1946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的名作,作者以摄人心弦的笔法,深刻地描述一个人如何冒着生命全面崩溃的危险,经历种种生命过程中的外在折磨之后,开始他心灵的内在追寻,而去掌握住那种难以捉摸的人类存在意义的故事。书中主人翁哈拉反抗这个使人越陷越深、逐渐戕害人类灵魂的世界,他企图揭发这个时代的缺憾与病态。
本质上,这是一次地狱之旅,也是时而恐怖、时而勇猛的生命之旅。通过了浑噩的洪荒之境,他立定决心遍历炼狱,与混沌交战,而且担当一切罪孽,这就是本书的主旨。在追寻的过程中,哈拉历经一个似梦、似幻、似真的诡异奇境,他经历了无数虚幻的世界魔
幻的剧场,最后终于肯定:在这外在世界的表象之内,其实隐藏着无限的庄严、不朽与神圣;超越一切外在事物的野性与混乱,便是一个超然而永恒的世界。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德国文学家、诗人、评论家。出生于南德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复学后又在高中读书一年便退学,结束他在学校的正规教育。日后以《彷徨少年时》《乡愁》《悉达多求道记》《玻璃珠游戏》等作品饮誉文坛。
1946 年获歌德奖,同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的世界声誉达于高峰。1962 年病逝,享年85 岁。黑塞的作品以真诚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而广受读者喜爱。
一生追求和平与真理的黑塞,在纳粹独裁暴政时代,也是德国知识分子道德良心的象征。
文/预警者(http://yellewallert.blog.sohu.com/) 今天,我的声音窒息, 我的笛子吹不出歌曲。 我的整个世界消失在 漆黑的夜的噩梦里。 --题记:引于泰戈尔《问》 引言--吞噬自己又将自己吐出 当我偶...
评分黑塞在谈到贝多芬时曾说:他的一些交响曲中,几乎已经到了绝望的境地,却还是透露着一丝微光,一丝希望,这是对生命的肯定,意义的显现。 《荒原狼》是我最敬畏的一本书,关于它我不能做任何评论。如果非得要说,就是上面的这句话。 完了,就是如此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总觉得自我意识过剩,常常觉得故事里的主人公正是自己,不确定、逃避、痛苦难过都相似地发生在我的身上。手法高超的作家往往指出我们的通病和特点,让读者感到被看破和剖析的痛苦以及喜悦。 黑塞在书中提到的荒原狼绝不是个例。人在生活中都感到...
评分 评分这本书当时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主题和思想上给我的震撼是短短一篇文章无法说尽的,我在这里只是简单粗浅的谈一下这部书在历史上的伟大之处,主要是自己的一点见解,欢迎批评指正。 正如题目所说,我认为这是一部承上启下之作。 这本书成书于一战之后,二战之前,时间上很容易...
也许这本书在某种层面上就是写的自己 但如今我却很难接受它表达的观点;过去我一样热爱伟大的灵魂与事物 一样追求那永恒而高贵的品质 曾经乃至目前的我一样像他那样愤世嫉俗对世俗嗤之以鼻 但是 那就是生活啊 脱离生活而将自己封闭在所谓高贵的灵魂躯壳中终归只是一种意淫 再高贵的事物 理想 哲思在真实的生活面前都如泡沫一样脆弱 你可以选择做一只荒原狼与这个世俗的社会保持距离 但不可否定自己作为人的本性 即便是圣人也难逃情欲的诱惑或人自身原罪的束缚;做一个真实的人非常困难 过于真实纯粹必然有太多艰难与痛苦 而虚伪则又令人不齿 能做的唯有倾听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真诚面对自己的本性;爱情是一种解药 放下那些自己赋予自己的看不见的罪孽 神圣崇高的高尚以及伟大灵魂的意义 去好好爱一个人 这才是最真实的东西
评分在反复看几遍,有别的意思,在想为什么大家不少人喜欢看,我喜欢看的是什么。是一份该年轻时便念的书,但稍有些涩,不自然,是寻么来的“自己怪”,不是击来的。
评分世界、金钱和地位是凡人的。纯真已死。永恒是逃离了的时间,也是冰冷的。“只要出生,就已经是罪了。”做局外人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最后我们终于明白,超越一切外在事物的野性与混乱,便是一个超然而永恒的世界。
评分面对黑塞,我感到自己浑身赤裸,难得的是在饱受凝视的不安过后,他还能够给你一条毯子藉以包裹自己。
评分是翻译的锅吗?总之读下来觉得不过如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