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艺术史 艺术 海外汉学 雷德侯 文化 历史 中国 汉学
发表于2025-02-22
万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雷德侯是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教授,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艺术的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本书一经面世即引起西方汉学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书中的观点被广泛引述。
作者从多个方面,既依照历史的线索,技术发展的过程,也按照、艺术的门类,材质工艺的区别,深入到中国文化 与审美观念的层次,分析了中国艺术与工艺,揭示出中国艺术史中最为独特、最为深厚的层面。作者说明了中国的艺术家不似他们的西方同行,他们不寻求忠实地再现自然物象,而是探索代替模仿的方式,直接地创造出成千上万甚至无限的艺术品。他也为读者指出,模件的思想如何贯通了中国人官本位的文化,中国宗教以及关于个人自由的思想。
雷德侯 1942年12月7日出生于慕尼黑。
1961-1969年在科隆、波恩、巴黎、台北、海德堡等地学习东亚艺术、欧洲艺术、汉学、日本学。
1969年以《清代的篆书》论文获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博士,随后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修学。
1975-1976年供职于柏林国立博物馆、东亚艺术博物馆,1976年在科隆大学任教授,同年执教于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任系主任兼艺术史研究所所长,1978年任哲学历史学院院长。
雷德侯还是德国东方学会会长、柏林学术院院士、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讯员、海德堡学术院院士、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曾任剑桥、芝加哥、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
其主持的展览有紫禁城的珍宝、兵马俑大军,日本与欧洲,中国明清绘画等。著《米蒂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兰与石——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书画》,《万物》于2002年获列文森图书奖。
2005年9月7日,雷德侯因对亚洲艺术史的贡献荣获巴尔赞奖。
内容很详实,不过外国人研究美术史有个毛病就是研究前会确立一个方法或名词,然后通篇就死围绕这个展开,这样反而会束缚发挥,所以看到后面我就比较无语。但是,当我翻到最后人家的参考书目时我被震惊了....这是何等的心血和严谨啊.....但是,如果方法更灵活就好了.....感觉这本书更适合外国的研究中国美术的人看,不过也算是一个新的有趣的角度了。
评分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模件化思维,文化特性中的模件化。论点有意思。
评分修行42nd,研究中国艺术中的模板与模块,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细微差异的含义,模块化涉及的领域包括青铜器,兵马俑,汉字体系,文人画,丝织品,陶瓷制品,建筑等等,加总起来基本就是整个中华文明,全面而细致,对共性中个性的缘由条分缕析,历史的线索正在其中,孩提时的一套玩具如此巧妙的告诉他共性中的个性,或者说个性中的相通之处,一本读完会受益良多的书,它能再版真是太好了
评分元素-模件-单元-序列-总集;由七巧板到鲁班锁是一种梦幻。三千世界嬗变,“所有的母题都淡入虚无的空间中。”
评分论点满有意思,从艺术作品的角度告诉你模数制度及工厂性的分工制度是为什么在中国发展出来的。
汉字是表意符号,记录的是词语的意义而不是发音。 为什么不用字母?雷德候说,因为中国人不愿将他们珍爱的文章付之于口语稍纵即逝的发音。 不同的发音,会导致沟通的难度和表意的差别,而中国繁难的文字系统允许有教养的精英阶层阅读千年前的古文,以及口操他们听不懂的方言的...
评分用了断断续续一周的时间,才读完雷德侯的这本书。作为德国海德堡大学的艺术史家,雷德侯试图对中国艺术中规模化生产的本质予以揭示。2000年,该书先是在国外出版。在国内,直到2005年才由三联书社出版。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一文中对于复制时代的...
评分我不知道有没有一个设计理论专业方向是叫“比较设计研究”,如果有,那么套用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设计”就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设计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设计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这个定义套用在《万物》上似乎再合适不过。 先看到这...
评分 评分京东活动,满三百返一百三,不到三十块到手。这部书可能是开放艺术史丛书里面最便宜的一本了。其他的几部都死贵死贵的。不过已经差不多买全了,认真看过其中几部,比较有意思,有启发。 之前没有看过《万物》,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东西,今天翻开,发现里面居然还有专章讨论印刷的...
万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