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1906—1975) 美籍德国犹太哲学家,曾师从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过去与未来之间》(1961)和《论革命》(1963)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及其天才的洞见和隽永的智慧,为当代政治哲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
Hannah Arendt’s authoritative report on the trial of Nazi leader Adolf Eichmann includes further factual material that came to light after the trial, as well as Arendt’s postscript directly addressing the controversy that arose over her account.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6/12/22/%e4%bd%a0%e7%9a%84%e9%a1%ba%e4%bb%8e%ef%bc%8c%e9%93%b8%e5%b0%b1%e4%ba%86%e5%bc%a5%e5%a4%a9%e5%a4%a7%e7%bd%aa/ 原载季风书园微信2016年12月14日 ------------------------------------------------------------------------...
评分 评分 评分Arendt或许觉得,审判闹剧有足够的理由让犹太人难堪。这点我同意。虽然难堪,但是必要。或者对于他们来说难堪才是更有意义的收获。 以下是几点总结和对我来说重要的答疑。 1. 犹太复国主义者和纳粹的合作关系,更甚的是(大多数)犹太长老们对纳粹的合作(无国可卖的卖国主义...
94年企鹅版,全书312页。书虽为名著,读来却失望。首先,阿伦特作为思辨家,叙事非其所长。逃亡236、绑架240,都放在最后,似乎不善经营故事。全书围绕审讯,但又穿插很多历史,尤其150-200页,可大幅缩减。建议150页之后,可跳读,或直接进入最后三章。其次,全书亮点似乎是那个banality of evil,但详细展开的论述很少,加起来应不超过4页。更像是一位思辨家为自己的报道任务而专门设计出的一小片闪闪发亮的哲学首饰。况且艾克曼究竟有多banal,后来还有争议,哲学家概念先行、无新奇概念就不舒服的毛病,应该就是banality的起源。第三,很多材料剿袭Raul Hilberg,是思想家欺负史学家的典型案例,这一点阿伦特很不厚道。当然,多年前就毙掉Hilberg的书稿就更不厚道了。
评分作为一个进过集中营又侥幸逃脱的犹太人,阿伦特仍然毫不留情地指出要不是“犹太人委员会”(Jewish Council)的领袖帮助纳粹抓捕、运送、杀害自己的同胞的话,根本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犹太人被杀。这些犹太精英们有的踩着同胞的尸体活了下来,有的则上了通往集中营的最后一列车厢。结果是那些听从领袖指挥的犹太人基本无一生还,而自作主张、四散逃命的犹太人反而有一大半最终保住了性命。极权主义最恐怖的地方就在于它造成了普遍的道德崩溃,“不仅是德国人,还是全世界的人;不仅是杀人犯们,还是被害者们。”关键时刻,有时候同胞、自己人比敌人还要可怕、凶恶。中国的反右、文革亦未尝不是如此?今天斗死别人,明天自己被昔日朋友斗死。
评分Full of penetrating insights. Arendt has yet again produced a deeply compassionate book with her spot-on verdict on the nature of evil...and more importantly, on the latent, insipid evil that is inherent to human nature. A must read.
评分作为一个进过集中营又侥幸逃脱的犹太人,阿伦特仍然毫不留情地指出要不是“犹太人委员会”(Jewish Council)的领袖帮助纳粹抓捕、运送、杀害自己的同胞的话,根本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犹太人被杀。这些犹太精英们有的踩着同胞的尸体活了下来,有的则上了通往集中营的最后一列车厢。结果是那些听从领袖指挥的犹太人基本无一生还,而自作主张、四散逃命的犹太人反而有一大半最终保住了性命。极权主义最恐怖的地方就在于它造成了普遍的道德崩溃,“不仅是德国人,还是全世界的人;不仅是杀人犯们,还是被害者们。”关键时刻,有时候同胞、自己人比敌人还要可怕、凶恶。中国的反右、文革亦未尝不是如此?今天斗死别人,明天自己被昔日朋友斗死。
评分初稿完成日。是為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