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nnah Arendt’s authoritative report on the trial of Nazi leader Adolf Eichmann includes further factual material that came to light after the trial, as well as Arendt’s postscript directly addressing the controversy that arose over her account.
汉娜•阿伦特(1906—1975) 美籍德国犹太哲学家,曾师从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过去与未来之间》(1961)和《论革命》(1963)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及其天才的洞见和隽永的智慧,为当代政治哲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
不知从何时起,在既定的思维中就认为在现有的所有民族中(过于具体的民族划分此处不涉及),有三大民族绝对站的上所谓的民族之林峰尖。犹太人和屠杀过他们的日耳曼人就占其二。对于人才辈出,特别是近现代史上可以说推动了人类发展的犹太民族,一直认为是一个有智慧,理性且深...
评分 评分文|刘文瑾 凭着《极权主义的起源》 一书,汉娜·阿伦特毋庸置疑地置身于 20 世纪最卓越的政治理论家之列。 在中国,除了“极权主义”和“意识形态”之外,她最为人熟知的词汇,恐非“恶之平庸”(The Banality of Evil)莫属。正如她指出了极权主义制度如何成为人类历史上新型...
评分 评分本来期待关于"banality of evil"能有更多的论述
评分只读完了英文版的一半,但近来时间太紧张,估计是不会有时间再读了,聊作一个纪念吧。我想再强调一次,阿伦特这本书真的不是只写艾希曼一个人。
评分# Remember that howsoever you are played, or by whom, your soul is in your keeping alone. Even though those who presume to play you be kings or men of power. When you stand before God, you cannot say "but I was told by others to do thus" or that "virtue was not convenient at the time." This will not suffice.
评分政治课到目前读到的对现实生活最有启发的书。人必须要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责任,要反思,要反抗。
评分94年企鹅版,全书312页。书虽为名著,读来却失望。首先,阿伦特作为思辨家,叙事非其所长。逃亡236、绑架240,都放在最后,似乎不善经营故事。全书围绕审讯,但又穿插很多历史,尤其150-200页,可大幅缩减。建议150页之后,可跳读,或直接进入最后三章。其次,全书亮点似乎是那个banality of evil,但详细展开的论述很少,加起来应不超过4页。更像是一位思辨家为自己的报道任务而专门设计出的一小片闪闪发亮的哲学首饰。况且艾克曼究竟有多banal,后来还有争议,哲学家概念先行、无新奇概念就不舒服的毛病,应该就是banality的起源。第三,很多材料剿袭Raul Hilberg,是思想家欺负史学家的典型案例,这一点阿伦特很不厚道。当然,多年前就毙掉Hilberg的书稿就更不厚道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