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韦伯去世前不久为慕尼黑大学的同学们所做的两篇重要演讲:《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韦伯以一位严肃的学者和政治家的身份,科学地、入微入细地讲述了一个正直的学者必须具备的道德和一个诚实、热忱的政治家必须具备的职业伦理。演讲充满理性主义的教诲,影响了几代人,并作为一种信仰的发源将此后更多的人集中在学术理想的旗帜下。现在它被列为西方大学生的必读物。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思想家。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宗教社会学最早的开创者之一,他是宏观社会学的集大成者。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印度的宗教》、《古代犹太教》、《经济与社会》等。
【译者简介】
王容芬,旅德学者。1947生于北京,1962年入读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德语专业。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从事翻译研究工作,主要致力于对马克斯•韦伯作品的译介工作。1988年根据德文翻译了韦伯的两篇重要演讲稿,题名《学术生涯与政治生涯》出版(稍后的冯克利译本译作《学术与政治》),还译有韦伯的《儒教与道教》。最近她对这两种重要译作分别做了细致的修订。
韦伯的社会学一般叫理解社会学。基于是否有意图这一标准,韦伯对行动和行为作了严格区分,行动带有意图。帕森斯说,这一区分是理解社会学的逻辑起点。 理解社会学关注行动者赋予其行动的意义、目的,因此它不同于行为主义式做法,后者脱离行动者的主观层面对行为进行外在描述。...
评分解读韦伯的《学术作为一种志业》(上) 韦伯的《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和《政治作为一种志业》是两篇著名的演讲。对这两篇演讲的解读有很多,这里我做出我对前一篇的解读。 韦伯在《学术作为一种志业》中讲的实际是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告诫想从事和要从事学术研究的青年,把...
评分 评分韦伯的社会学一般叫理解社会学。基于是否有意图这一标准,韦伯对行动和行为作了严格区分,行动带有意图。帕森斯说,这一区分是理解社会学的逻辑起点。 理解社会学关注行动者赋予其行动的意义、目的,因此它不同于行为主义式做法,后者脱离行动者的主观层面对行为进行外在描述。...
评分(大二暑假。那段时间好像读了点韦伯。) 1、学术生涯的外部环境 演讲一开头,韦伯通过对比德国和美国的学术体制,简要介绍了在德国从事学术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韦伯认为当下的体制并不一定能使有学术才能的人脱颖而出,因此从事学术工作要有天职观念。 2、学术工作的机遇和灵感...
早年读的也是国际文化出版社的《学术生涯与政治生涯》。
评分韦伯的两篇演讲没得讲,译者翻译得不错,可惜《08年再版译序》中一些认识远跟不上韦伯,简单说两点例如对早期基督教的认识明显受西方左派的影响严重进而产生较大偏差,另外对于反对希特勒政权的人是否属于信念伦理者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评分韦伯的两篇演讲没得讲,译者翻译得不错,可惜《08年再版译序》中一些认识远跟不上韦伯,简单说两点例如对早期基督教的认识明显受西方左派的影响严重进而产生较大偏差,另外对于反对希特勒政权的人是否属于信念伦理者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评分管中窥豹,韦伯厉害了。
评分我在豆瓣的言论,大概上就是两个内容,学术与政治。很多年前,我读到韦伯的这两篇演讲文章的是时候,我就读懂了学术和政治并非是各自独立的,很多人的一生,包括韦伯本人,都穿插于学术和政治之间。所以,不管是谈这两件事,还是去做这两件事,甚至于仅仅观察,是凭着所谓的“个人意志”,还是有什么其他标准?韦伯想了十几年,说,首先,你要有一个“业”的概念,“业”并非仅仅是职业的意思,而是志业,是一个伦理概念。然后,你还要明白,真的未必善,善的未必美,美的未必真。就是说,政治可能是不真不善不美的。学术不见得是你一个人的学术,政治就更不会是你一个人的政治了,所以,不管是学术还是政治,大家都没有一个“伦理之业”的态度的话,世界就会变得很荒谬了。然而韦伯没想到的是,这个世界接下来发生的事,比他想象的还要荒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