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家驷,原名闻籍,湖北浠水人,著名法国文学专家、翻译家。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胞弟。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年至1952年,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兼西语系主任。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委员、副主席,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 理事,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闻一多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
主要著作:大陸淪陷后参加《欧洲文学史》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中法国文学条目等多项编撰工作,并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和《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编委。译著:《雨果诗选》、《雨果诗抄》、《雨果诗歌精选》、《法国十九世纪诗选》、《红与黑》等。
上周我终于下定决心重新阅读这本曾让我的心灵如此激动,其情节却几乎被我彻底遗忘的作品。由于自小有写日记的习惯,所以我知道自己初读《红与黑》时不满14周岁。我在1997年7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这几天,我在看司汤达的《红与黑》。我在此书中最欣赏的人倒是行为颇为狂热的德...
评分1.读“古典作品”的风险,在于重述过n遍后的情节走向,已造成了某种复述模式的经典性乃至排他性。像《红与黑》这样一部总体上仍遵循着19世纪小说线性叙事规程的作品,大可以在140字之内概述剧情而无大异议。即便它所提供的剧情意外,也已在反复重述中被提炼为某种“典范”(比...
评分《红与黑》是我非常喜欢读的一部外国文学名著,迄今已经收集了5种译本,这一西方的红学,内涵深厚,可做时代的镜鉴。 我觉得我就像是于连,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当年的法国几乎一样,也是没有巨人、没有权威,社会转型进入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全民信仰崩溃、道德沦丧的混乱时代,...
评分《红与黑》具有多重主题,它被看做是一部政治小说,一部风俗小说,同时也是一部爱情小说。小说正是以于连与德·莱纳夫人和玛蒂尔德之间爱情为线索来结构全篇的,所以,对比这两种爱情是我们分析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一、于连的贫穷与骄傲引起的不同反应 于连是一个木匠...
读到于连见主教读不下去了。。。那个时代的法国阅读不能啊
评分小时候读的闻家驷译本,秦龙封设和插图,至今印象深刻,当然很大程度是怀念那时的封设插图还有铅印,那大概是书籍装帧最后的黄金时代,还好被我赶上了一丢丢。闻先生译本对人名的翻译和通行版本有很大差异,比如男主叫朱利安而非于连,其译笔相对西化,用词考究,对细节的把控非常严谨,译注上也很是替读者考虑,生怕我们不了解作者所着力勾勒的“1830年记事”的时代云图。然而小时候初读的确是抛开了法国历史背景的,更不用说小说中那三章对历史的影射,云里雾里,更像在读一个军装(红)和道袍(黑)的夹缝中求生存的青年进化史和登龙术,两段最终成为个人奋斗炮灰的法式爱情,所以对于小时候有点爱情至上的我而言,并不喜欢,甚至有些嫌弃。不过后来日渐理解了那种求生不得的真实和无奈,正如最后那句英文to the happy few
评分缺少了法国的背景知识,读起来难免费力。
评分缺少了法国的背景知识,读起来难免费力。
评分小时候读的闻家驷译本,秦龙封设和插图,至今印象深刻,当然很大程度是怀念那时的封设插图还有铅印,那大概是书籍装帧最后的黄金时代,还好被我赶上了一丢丢。闻先生译本对人名的翻译和通行版本有很大差异,比如男主叫朱利安而非于连,其译笔相对西化,用词考究,对细节的把控非常严谨,译注上也很是替读者考虑,生怕我们不了解作者所着力勾勒的“1830年记事”的时代云图。然而小时候初读的确是抛开了法国历史背景的,更不用说小说中那三章对历史的影射,云里雾里,更像在读一个军装(红)和道袍(黑)的夹缝中求生存的青年进化史和登龙术,两段最终成为个人奋斗炮灰的法式爱情,所以对于小时候有点爱情至上的我而言,并不喜欢,甚至有些嫌弃。不过后来日渐理解了那种求生不得的真实和无奈,正如最后那句英文to the happy few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