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國華,湖南南縣人。1981年起就讀於蘭州大學數學力學係、哲學係,四川大學哲學係.先後任教於衡陽工學院馬列室,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哲學係。1994-1997年,開創當時全國耀眼的文化綠洲——華中理工大學人文講座、無形學院及《中國大學人文啓思錄》等,獲國傢級教學成果一等奬。後退齣,潛心寫作五年,著成《全球化的人文審思與文化戰略》一書,上捲《文化立國》,下捲《大學重建》,在思想界、教育界引起很大轟動,受到讀者的普遍好評。
該書視域宏闊,分“哲學篇:人文視野”、“曆史篇:文明反思”、“現實篇:文化剖析”、“大學篇:軸心重建”四大部分。內容涉及當代中國的幾乎一切方麵,大量資料和數據散見於浩繁的報刊文章,許多卻是鮮為人知的,與作者親曆的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相印證。這些信息集中地擺在一起,有一種驚心動魄的效果。它與九十年代“人文精神討論”一脈相承,但在每個話題上都大大深化瞭,具有曆史的深度和立體的動感。
前阵子在网上看到一则名为“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的帖子,观后想到,这不一中国版卢安克么?甚为叹服!记得贴中提到这本书,某日在一旧书店逛时,不经意间看到,索性买下。空闲时翻翻,大为振奋。上册中作者对东西方文化从哲学及历史的角度进行了演绎与反思,下册结合...
評分在自身信仰迷失的时间和空间,怎样寻求未来的发展,则需要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甚至是天马行空,用什么来改变现实,不是规则的约束,而是自己的创造来改变。
評分在自身信仰迷失的时间和空间,怎样寻求未来的发展,则需要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甚至是天马行空,用什么来改变现实,不是规则的约束,而是自己的创造来改变。
評分在自身信仰迷失的时间和空间,怎样寻求未来的发展,则需要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甚至是天马行空,用什么来改变现实,不是规则的约束,而是自己的创造来改变。
評分文化的建立和接受到普遍认同无不需要漫长的时间磨合,可也只有社会文化认同感强了,才会减少人们心中的焦虑和道德的放纵,才能在现代社会剧烈变动中有一个共同的根。
棄 ????裏挑肉 確實能挑齣來 而且肉還真不少 但是屎太臭
评分我們該怎麼辦呢? 確切的說讀瞭一半,不忍心再讀下去瞭,越讀越對國傢和社會的文化無限絕望。。。書本身寫的很好,不要引起誤會啊~~
评分講壇的首位嘉賓,不過當時我沒到學校。那位題下中國的大學需要仰望星空的人是什麼樣子。 可惜瞭,如果姚老師安心為大傢梳理概念的話,把封建製進化論現代化講清楚就是件功德無量,可是姚老師要搞文化革命,就矯枉過正瞭。 簡單說來,就是西方引領全球,是因為他們有基督教還有宗教改革,有民族融閤和科技革命,我們都沒有,所以不能瞎學。是目的論? 如果大學是聚天下英纔而育之,可是國企也獲得瞭最優秀的資源,結果呢? 曉芒老師一針見血,姚老師適閤給理工科學生普及人文知識,而不是當國師;依然沒有擺脫實用理性的超越,是不是真超越;他像海綿一樣吸收瞭五花八門的知識,還振臂高呼近代中國百年腦震蕩,您的腦子就一定清楚嗎。其實可以看到哲學和經濟學上的幼稚,對唯物唯心主義的區分下瞭很大功夫但沒抓住點,所謂經濟人的自利就隻是利己嗎?
评分有點羅嗦
评分翻瞭一百多頁,就看不下去瞭。雖然是鄧曉芒序的,深度畢竟欠缺。提齣問題,抨擊問題過多,不見解決問題的內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