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knowledged as perhaps the masterpiece of materialist criticism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his omnibus ranges over British literary history from George Eliot to George Orwell to inquire about the complex ways economic reality shapes the imagination.
雷濛·威廉斯(1921—1988),20世紀中葉英語世界最重要的馬剋思主義文化批評傢,文化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譽為“戰後英國最重要的社會主義思想傢、知識分子和文化行動主義者”。齣生於威爾士鄉間的工人階級傢庭,畢業於劍橋的三一學院。戰後至1961年,曾任教於牛津大學的成人教育班;1974年起,在劍橋大學耶穌學院擔任戲劇講座教授,直至去世。
雷濛·威廉斯著作宏富,主要有:《文化與社會:1780—1950》、《漫長的革命、《鄉村與城市》、《電視:科技與文化形式》、《關鍵詞》、《馬剋思主義與文學》、《寫作、文化與政治》等。
就是中世纪转向现代世界的过程中,尤其是从旧的宗教时代转向科学时代,从工业时代转向工业时代,从皇帝贵族时代,转向民主大众时代的过程中。 威廉斯提出五个关键词,工业,民主,阶层,艺术,文化。 工业的出现,带动了社会发生变化。马克思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作用,强调...
評分就是中世纪转向现代世界的过程中,尤其是从旧的宗教时代转向科学时代,从工业时代转向工业时代,从皇帝贵族时代,转向民主大众时代的过程中。 威廉斯提出五个关键词,工业,民主,阶层,艺术,文化。 工业的出现,带动了社会发生变化。马克思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作用,强调...
評分Tedious in the 19th century, but methods are shining ever since. Prefernce and reconstructions can always be doubted, but what's most great is his pierce into several cultural celebrities: David Herbert Lawrence and George Orwell. Thus conclusions turn to b...
評分愚以为,读到《文学与社会》才真正发现威廉斯之所以牛的原因,关键就在于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出入文学、政治、历史等文献的才能以及始终坚持不放的马克思主义原则。然而伊格尔顿的著作中几乎处处都能看见威廉斯的身影,尤其能看见这本《文化与社会》的身影。不知道是受老师...
非常棒的書,從側麵瞭解瞭一些英國文學中重要作者。Raymond Williams從18世紀談到20世紀,抽取每個時代最具代錶性的思想者,分析他們思想及思想來源背景,定義齣每個時代所謂的“文化”內涵,以及文化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评分在CU Library藉的第一本書:-p
评分@2007-05-18 19:48:07
评分當Williams提到,文化這個概念建立在一個隱喻的基礎之上,即the tending of natural growth,我覺得他在傳達的大概就是儒傢“參贊化育”的思想。當然作為西馬強有力的捍衛者,他又從自身的階級立場齣發來證明工人階級塑造新文化的可能性,語氣中難免帶點defensive的感覺。總體來說這本書細讀一下introduction,part 1和conclusion其實也就差不多瞭。後兩部分講文化傳統的逐步解體總覺得有點牽強。
评分讀得我暈暈乎乎的...究竟是原著邏輯太繞還是翻譯太爛還是我太渣....一定是後者= =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