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旭麓
出品人:
页数:417
译者:
出版时间:1992-07-01
价格:12.95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13575
丛书系列:近代中国社会史丛书
图书标签:
  • 历史
  • 陈旭麓
  • 近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
  • 中国历史
  • 近代中国
  • 社会学
  • 近代史
  • 社会变迁
  • 新陈代谢
  • 中国近代史
  • 社会结构
  • 历史转型
  • 思想变革
  • 现代化进程
  • 社会转型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经典,曾经荣获中国图书匀、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一等奖。直至今日,它仍然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的最好的导论性著作。

本书博大精深,思辨深邃,凝聚了著名史学家陈百麓先生数十年心血。本书不仅考察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而且考察了城乡基层组织的演变,以及不平等条约激起的社会变化;不仅研究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而且寻找出外部冲击引起的社会习尚的改变;不仅论述了政治思想、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变革,而且分析了欧风美雨影响下的社会心态的变化。全书充满激情而又思辨的论述、勾画出中国近代社会百年的新陈代谢和急遽变革。

作者简介

陈旭麓(1918--1988),湖南双峰人。1943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文学院历史社会学系。曾任大夏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研究生处处长、副教务长、教授,《辞海》编委会委员及分科主编,中国现代史研究会第一、二届副会长。曾发表科研论文一百余篇,著有《辛亥革命》、《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合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主编《中国近代史丛书》、《中国近代史词典》,著有《陈旭麓文集》。

目录信息

第一章 漫长的封建社会
第二章 东方与西方
第三章 由盛转衰的清王朝
第四章 炮口下的震撼
第五章 天国的悲喜剧
第六章 十二年之后
第七章 近代化一小步
第八章 城乡社会在演变
第九章 日本冲来了
第十章 变与不变的哲学
第十一章 庚子与辛丑
第十二章 欧风美雨驰而东
第十三章 假维新中的真改革
第十四章 “中等社会”
第十五章 变革中的两大动力
第十六章 民变与革命
第十七章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第十八章 山重水复
第十九章 新文化运动
第二十章 历史的选择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原本的目的是研究生中国近代史方向的授课教材,陈旭麓先生生前并未结集出版,属于门人弟子辑录而成,新陈代谢的提法很新,很有特色,陈先生史学大家,只是在中国近代史这块,早有珠玉在前,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吕思勉,胡适,钱穆,严耕望,多有论及,陈先生,身居大陆,...

评分

因为之前看完了徐中约所著的《中国近代史》之后马上看了陈旭麓先生的这本《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对其中出现的带有马克思主义色彩的词句十分别扭。但是静下心往下读,就发现陈先生10年的时间并不是浪费的,与学生探讨和自己研究还有上课教授的精华基本上融进了这本500...  

评分

本书原本的目的是研究生中国近代史方向的授课教材,陈旭麓先生生前并未结集出版,属于门人弟子辑录而成,新陈代谢的提法很新,很有特色,陈先生史学大家,只是在中国近代史这块,早有珠玉在前,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吕思勉,胡适,钱穆,严耕望,多有论及,陈先生,身居大陆,...

评分

这几天看书的速度有所加快,是个可喜的现象。上中国现代政治课的时候老师曾推荐看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前些日子为写作业曾参考过本书的一个章节,一直没来得及看完,之后又断断续续地看来百十来页,直到刚才才终于将其完整的读完,很后悔当时写作业的...  

评分

本书原本的目的是研究生中国近代史方向的授课教材,陈旭麓先生生前并未结集出版,属于门人弟子辑录而成,新陈代谢的提法很新,很有特色,陈先生史学大家,只是在中国近代史这块,早有珠玉在前,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吕思勉,胡适,钱穆,严耕望,多有论及,陈先生,身居大陆,...

用户评价

评分

时代错置,时代错置。。。我没有感到出来此书有任何值得一看的必要。。

评分

比较同意陈老一直都在努力冲破官方史学以国家为中心以政治为主线以结果论成败片面绝对的逻辑,那个时代要摆脱马磕死本就不易,何况马有其合理之处。我甚至觉得今天我们一些所谓开阔立体的视野都源起于他们这一辈。任何一种政治蓝图都应记得,社会才是最重要的。

评分

2011-02-03 成书年代是文革结束不久,出版也未放开。在这个年代写出如此的书已经不容易。但其实读起来并没有新意,很多地方也是“思维惯性”使然,论述并不严密。对于史料的引用——特别是文字资料——丰富,组织也不错,和中学历史教科书相比有质的飞跃。这是一段带“个人感情”的历史书写,读来可以体会到中国人有关近代历史的深深“屈辱感”——这本身未尝不反映中国人和史的一面,但同时也限制了视野,禁锢了迈向更深研究的脚步。读书笔记:http://www.douban.com/note/132357560/

评分

如果高中时的历史教科书是这样,想必会改变更多人

评分

创见、平实用语、清晰呈现复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