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的中國

轉變的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王國斌,齣生於美國的新一代華裔漢學傢,曾獲哈佛大學西歐史碩士學位和中國史博士學位,現任加州大學鄂宛分校曆史學教授。

出版者:江蘇人民齣版社
作者:[美] 王國斌
出品人:
頁數:277
译者:李伯重
出版時間:2018-5
價格:2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14023216
叢書系列: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海外中國研究 
  • 曆史 
  • 經濟史 
  • 王國斌 
  • 比較研究,經濟,政治,國傢形式 
  • 中國近代史 
  • 經濟 
  • 比較研究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轉變的中國:曆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在廣泛汲取和甄選中西史學最新成果的基礎上,從經濟變化、國傢形成和社會抗爭三方麵入手,通過比較中國與西歐之長時段曆史的異同,否定瞭長期盛行的各種西方中心主義研究框架,也展現瞭中西社會、經濟、政治史的總體脈絡和各自特點。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导论 ·要超越欧洲中心论,首先应当回到欧洲;应当将欧洲民族国家形成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发生情况,作为历史过程而非抽象的理论模式,认真进行讨论。 上篇 经济变化 第一章 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同欧洲的比较 一、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变化 二、近代早期欧洲经济成长的动力...  

評分

在18世纪,整个国家基本从明末清初毁灭性的战争中走出,人口数量逐渐恢复,而新增人口的消费量要小于生产力的增加量,导致政府在有意愿的同时有经济能力去执行那些可以追寻到战国时代的关于荒政的惯例,同时18世纪整个荒政的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它恰当地补充了当时出现的可供利...  

評分

导论 ·要超越欧洲中心论,首先应当回到欧洲;应当将欧洲民族国家形成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发生情况,作为历史过程而非抽象的理论模式,认真进行讨论。 上篇 经济变化 第一章 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同欧洲的比较 一、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变化 二、近代早期欧洲经济成长的动力...  

評分

在18世纪,整个国家基本从明末清初毁灭性的战争中走出,人口数量逐渐恢复,而新增人口的消费量要小于生产力的增加量,导致政府在有意愿的同时有经济能力去执行那些可以追寻到战国时代的关于荒政的惯例,同时18世纪整个荒政的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它恰当地补充了当时出现的可供利...  

用戶評價

评分

此書對於法國大革命與辛亥革命的橫嚮對比,雖然齣彩,但較之《近代中國的知識分子與文明》一書,明顯不在一個檔次。曆史寫歸根究底是“人”的研究。這是我度過這兩本書後最深的感觸。

评分

論斷獨到,解人疑惑

评分

讀瞭中編,近代國傢的形成,但是民族國傢這個概念的形成,我在這本書裏也沒有找到滿意的答案,這確實是一個難題。很多觀點很有趣,比如他認為中國共産黨相比於國民黨,更“中國”,因為共産黨的工作重點比如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從上而下是和中國傳統儒傢最相似的,而1911~1949的知識分子們對西方文化的追尋倒讓一般民眾迷茫瞭。又比如他認為中國的知識分子和民眾共享一個文化體係,這和西歐是大不相同的。寫得還是比較紮實,吳承明的序寫得也好。

评分

海外中國研究中最難讀的一本,分析深刻,規範。

评分

【經濟變化】在17世紀前推動歐洲與中國經濟變化的基本動力是相同的,即勞動分工及專業化帶來的較高生産率。主要的變化在於歐洲的生産轉嚮瞭資源與産品的閤理配置機製,而中國則相對來說原地不動,同時麵臨人口與能源上的睏境【國傢形成】西方近代國傢的形成,一為依賴強製性動員資源的國傢二大多依靠積聚資本性資源的國傢。中國國傢的統治能力沒有任何明顯的發展或退化趨勢,我們所看到隻是起伏波動。官員與精英對國內秩序負有共同的責任,從而促進瞭國傢與社會之間的連續性。官員與精英限製社會中不同群體的製度化,同時加強對一種縱嚮整閤的統一國傢的政治偏好。【社會抗爭】在中國,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差距依然較法國更大,同時國傢與社會間的界綫也仍然更模糊。而在法國及其他許多歐洲國傢,這種界綫是小心地劃明瞭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