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记

中国游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日)芥川龙之介
出品人:
页数:194
译者:秦刚
出版时间:2007-1
价格:1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53487
丛书系列: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
图书标签:
  • 芥川龙之介
  • 游记
  • 日本
  • 日本文学
  • 随笔
  • 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
  • 旅行
  • 文学
  • 中国
  • 旅行
  • 游记
  • 地理
  • 文化
  • 风景
  • 历史
  • 人文
  • 探险
  • 自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21年3月至7月,芥川龙之介受大阪每日新闻社委托到中国游览。从上海、南京、长沙、洛阳等地都留下了这位年轻作家的身影。《中国游记》就是这次旅行的见闻记录。书中不仅论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还对当时的世风民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留下了作者拜访章炳麟、郑孝胥、李人杰(汉俊)、辜鸿铭、胡适等人的谈话记录。这次出版,还配有芥川氏当年旅行的六张精美照片。

作者简介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别号柳川隆之介、澄江堂主人等。生于东京。1913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后,与久米正雄、菊池宽等两次复刊《新思潮》,引导文学新潮流。此间,芥川发表短篇小说《罗生门》、《鼻子》、《芋粥》、《手巾》,确立其新进作家的地位。1919年进入大阪每日新闻社。1921年前往中国旅行。1917-1923年,所写的短篇小说六次结集出版。1927年7月自杀。在其短暂的创作生涯中,芥川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小品、随笔、游记、札记、诗歌等。其文笔典雅俏丽,技巧纯熟,精深洗练,意趣盎然,别具一格,在日本大正时期的作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录信息

芥川龙之介像
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总序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之行与《中国游记》(译者序)
目录
自序
上海游记
一 海上
二 第一瞥(上)
三 第一瞥(中)
四 第一瞥(下)
五 医院里
六 城内(上)
七 城内(中)
八 城内(下)
九 戏台(上)
十 戏台(下)
十一 章炳麟氏
十二 西洋
十三 郑孝胥氏
十四 罪恶
十五 南国美人(上)
十六 南国美人(中)
十七 南国美人(下)
十八 李人杰氏
十九 日本人
二十 徐家汇
二十一 最后一瞥
江南游记
前言
一 列车上
二 列车上(承前)
三 杭州的一夜(上)
四 杭州的一夜(中)
五 杭州的一夜(下)
六 西湖(一)
七 西湖(二)
八 西湖(三)
九 西湖(四)
十 西湖(五)
十一 西湖(六)
十二 灵隐寺
十三 苏州城(上)
十四 苏州城(中)
十五 苏州城(下)
十六 天平与灵岩(上)
十七 天平与灵岩(中)
十八 天平与灵岩(下)
十九 寒山寺和虎丘
二十 苏州的水
二十一 客栈与酒馆
二十二 大运河
二十三 古扬州(上)
二十四 古扬州(中)
二十五 古扬州(下)
二十六 金山寺
二十七 南京(上)
二十八 南京(中)
二十九 南京(下)
长江游记
前言
一 芜湖
二 溯江
三 庐山(上)
四 庐山(下)
北京日记抄
一 雍和宫
二 辜鸿铭先生
三 什刹海
四 蝴蝶梦
五 名胜
杂信一束
新艺术家眼中的中国印象
附小说二篇
南京的基督
湖南的扇子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中国游记》,芥川龙之介(1892—1927)著,1925年11月3日由改造社出版于东京,正文共265页。全篇共由《上海游记》、《江南游记》、《长江游记》、《北京日记抄》、《杂信一束》五部分构成。其中《上海游记》系归国后立即动手写作,连载于《大阪每日新闻》(1921年8月至9月)...  

评分

不知是否是因为得知芥川龙先生写此文背景,读起来总有些仓促和应付了事的感觉。 1921年日本人首次来着中国,当景、当时、当势都应该触发出一代巨匠更为精彩的感悟和见地。但字里行间透露的无非是为赋新词的絮叨,实在失望。  

评分

评分

看芥川的作品,感觉严肃而悲观,但是这个中国的游记却竟然能够有点幽默感。 中国人看到别的国家的人,来游览评说自己的国家,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呢,则感到一种侮辱感,愤然说,竟然敢说我们泱泱大国西湖水脏,乞丐恶心和国民猥琐?其实我们去别人的国家,也不是一样,容易看到...  

评分

记得有人说,许多特殊的历史事件,流传民间的诗歌、传说、秘史往往比官方的正史靠谱。 那么是不是从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也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参考呢? 现在的中国肯定比90年前的那个积弱多年、满目疮痍的中国强很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环境也比那个时候强上许多,对...  

用户评价

评分

好啊!真实的旧中国比想象更有冲击力。洋人俏皮的打量的确不失为国人手头一面好鉴镜。芥川龙之介二十多来的中国,言辞却不偏激,看到什么说什么,笔头所及都活灵活现的,不少调侃到位的段子赚得我许多笑。他死得早,要是再来个60岁重游中国,一定能写出更好的游记。

评分

主观色彩浓厚,太过盲目以至于并没有好好观察。文字还行,但失掉信息量的文字读着也就是呻吟了。不如德富苏峰等人的

评分

本书的亮点或许只在于芥川来中国竟然能同时见到国、共、北洋、遗老等各类精英,但是全文中反应的是一种暮气中国的状态,内容了了,无甚新意。

评分

穿中式服饰的芥川龙之介渡船至“老大国”,肋膜炎时常发作,高烧不退,在四个月的旅程中艰难跋涉,他毫不掩饰,嘴不留情,拖着病体的神经质性格,絮絮叨叨,洋洋洒洒,在每个行走的城市留下只言片语。他不喜欢上海被西化殖民,不满于西湖被媚俗的景色掩盖,说苏州无趣,扬州尚可。他说日本人看惯了纤细,南方景色略显无聊。他热爱北京,爱到骨子里,看戏拜访名人,看槐树粗柳月圆星稀,欣赏北国的粗犷豪放,这才是中华应有的雄浑壮阔,尽管到来时已是满目疮痍的中国。

评分

在芥川式游览上海和中国江南广大地域的城市和郊野之中,常常隐伏有鲜明的排日标语,构成对夹在西洋和中国之间的帝国日本人优越感的刺激。就游记中最用心力的《上海游记》而言,芥川式非常敏锐地发现了一些历史细节,1921年上海租界日常生活的光影也大致勾勒而出,暗藏了阶级的、殖民地国际主义的、革命与保守、不同生活空间区隔的隐隐动势,尽管或许并不是芥川式本人有意识加以展现的。相比而言,横光利一之《上海》展开的生活画幅更为细腻和复杂,创作的态度似乎也较芥川式更为严肃,芥川式自始至终陷溺在一种日本式“新文艺腔”的颓废、顾影自怜和矫揉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