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高等教育的最大贡献是服务社会的理念。富裕家庭的子弟,要通过参与基层社会来完成自己的精英教育。从“二战”以来,几乎每二十年,美国的高等教育就对精英子弟提出新的挑战,逼着他们不断地适应,无法故步自封。
美国精英家庭的孩子,不少十三四岁就开始计划上大学,十五六岁就开始周游世界,到贫穷的发展中国家锻炼,成为全球社会的一个积极参与者。虽然贫富分化、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还远没有得到解决,但是,许多富家子弟为了上大学参与了这些暑期和“空缺年”的课程,改变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了解了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结果,他们没有变成势利的特权阶层,而是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精英。
今天泡图书馆,解决掉一些工作邮件,就开始k书。在书架上刚好看见薛涌的《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就拿来读,读书毕竟也是很讲缘分的。此书在2005年出版时已经大热过,该君不仅博客热度很高,在《南方周末》等报刊上也常见其专栏。因为是耶鲁政治系的博士,对于美国社会百...
评分刚刚看完,感觉有些奇怪~ 如果不是同意要求,我是不会去看这类的书籍的。在寻找它的时候,无意发现,西单图书大厦的书架上竟有整整5大柜子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书籍!!现在的家长怎么了?现在的孩子怎么了?现在的教育怎么了?一定只有通过这些文字才可以知道如何教育好孩子?...
评分读这本书,不免就会与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比较,风格类似,关注点也相近。 但是看薛勇的书和blog,总觉得他还是带有一点年轻气盛,不如林达的书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睿智与成熟。
评分今天泡图书馆,解决掉一些工作邮件,就开始k书。在书架上刚好看见薛涌的《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就拿来读,读书毕竟也是很讲缘分的。此书在2005年出版时已经大热过,该君不仅博客热度很高,在《南方周末》等报刊上也常见其专栏。因为是耶鲁历史系的博士,对于美国社会...
评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世界各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模式如出一辙。但这样成长的社会精英会过的开心么?让孩子有一个更完整快乐的童年,但会失去他的一生,或者让孩子在童年就先明白这个社会的残酷?孰是孰非
评分关心大学教育和大学精神的人都不得不了解的美国经验
评分浅显
评分浅显
评分大众教育提供了平等的机会也增加了平庸的几率,精英教育减少了社会活力(阶层流动性)但也须有赖于家庭无私的付出和巨额的投入。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国家,教育使人成为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