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细节:当代美国政治观察随笔(修订版)》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民主的细节:当代美国政治观察随笔(修订版)》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可供各大专院校学生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阅读使用。
刘瑜,网名drunkpiano,生于1975年12月。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和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留学七年,在剑桥大学政治学系任教三年,目前在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任教。另著有随笔集《送你一颗子弹》。
看完这本书后,首先对民主的概念又有了更客观的理解,民主并不是极端地以民为主,那样的结果只会引发多数暴政,真正的民主社会应该允许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声音或力量存在,让他们彼此博弈互相牵制,相互依存。 美国社会中无处不博弈,穷人和富人的博弈、黑人和白人的博弈、企业...
评分Jargon,我一直都发不好它的读音,本来指的是某个行业的切口,曾一度被犹太人用来指洋泾浜的犹太语,今天,广泛用于学术界,说白了就是学术界的黑话。 为什么“民主”变成了黑话,很大程度上因为它的含义不清,同时又充满力量。它能让素不相识的人称兄道弟,也能让兄弟反目成...
评分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1859)说,他是带着一种唯恐被上帝惩罚的心("under the pressure of a kind of religious terror")写作《论美国的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一书的。 二十六岁的的托克维尔於1831年在美国考察了九个月,一年多後,《论美国的民主》上...
评分我很少看书的推荐语,对于所谓的推荐语,我感觉无非是拉上几个文化圈的朋友,随便瞎说几句,或许他们都没有看过此书也不一定。不知道为何看了这本书的推荐语,说实话推荐这本书的人,我闭着眼睛也能想出个大概来,不过我还是独独喜欢闾丘露薇的那句“一个本可以用专业术语来展...
评分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1859)说,他是带着一种唯恐被上帝惩罚的心("under the pressure of a kind of religious terror")写作《论美国的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一书的。 二十六岁的的托克维尔於1831年在美国考察了九个月,一年多後,《论美国的民主》上...
本来是想给三星的。因为某些文章暴露了作者其实对一些事物的相关专业背景并不了解,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发表一些不切实际意见的公知本质。但最后一篇和后记轻微扭转了我这一印象,让我觉得作者的态度还是相当诚恳地,加一星。
评分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我会开两场读书会,一个是给国企讲的,另一个给学生讲,就是和大家一起读这本书。我的读书会有一个习惯,书不难,也不易,但一定算不上经典,经典往往让人跪着读,读这类书最大的好处是,你可以调侃,可以抨击,可以辩论。23日晚在卡佛书店左家垅分店。
评分买了修订版,个人觉得,适合初高中阅读(可能也不太适合现在高中生了,现在的高中生视野比我都宽阔,经历比我还丰富。全书对我最大的帮助是自序,民主把一个人永远地抛回来给他自己,最终将他完全禁锢在内心的孤独里。
评分前些年某学者说“权力如猛虎,应该把它锁进笼子里。”当时深以为然,屁颠屁颠跟在后面没少起哄。后来再一想,先别说笼子压根还没造出来,即便是只蟋蟀被囚禁起来了,还鼓着腮帮子吆喝着到处找人干架呢。权利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行的源动力,就算同时兼具原罪丑恶的另一面,囚禁也不是解决之道,更何况根本就关不住。专制制度下害怕没有监管的权势横行,最怕的是摸不着影儿的责任和义务。作者的文笔不怎么华美,不过摆事实讲道理把诘屈聱牙的专业术语解释得简单易懂。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提供了让更多人接近及触摸民主与自由的渠道。文中观点多半较为中肯,也或许比较对我的胃口。在审查备案不断、充斥着敏感词的当下,本书的出版问世也可算是时代进步的一次见证。
评分不得不说,书中作者有意无意会流露出高人一等的“精英”感,这种态度让人极其不适。比如诘问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不去关注环保和二氧化碳排放等等,有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介绍美国的政治是很好的,凡事都要比一比,就很没劲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