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01年11月去世的貢布裏希教授恩斯特爵士,功績勛章獲得者(O.M),高級英帝國勛爵士(C.B.E),是他那個時代最偉大、最有影響的藝術史傢之一。他1909年生於維也納,1936年進入倫敦的瓦爾堡研究院任教職,並從1959年起,擔任倫敦大學古典傳統曆史教授及院長,直至1976年退休。他最著名的著作是《藝術的故事》,最早齣版於1950年,現已齣至16版。其他學術著作還包括:《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1979年),以及11部文集,均由費頓齣版社齣版。
事实上,并无“纯真之眼”的存在,当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其已在这一活动的伊始亦即选择描绘对象上有了动作。这即是根据其从日常生活中习得的经验来对对象予以分类和拣选。这里已然有了母题的在场。然后是图式的运用从而达到对对象细部的分类与处理,这也即是表明了“心理...
評分事实上,并无“纯真之眼”的存在,当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其已在这一活动的伊始亦即选择描绘对象上有了动作。这即是根据其从日常生活中习得的经验来对对象予以分类和拣选。这里已然有了母题的在场。然后是图式的运用从而达到对对象细部的分类与处理,这也即是表明了“心理...
評分 評分在“艺术的故事”里,Gombrich娓娓道来,把一部从“知道”到“看到”的艺术史话,讲得曲径通幽,峰回路转。从古埃及规范的概念画,到印象派闪烁模糊的光点,艺术家们像是通关的玩家,不断解决难题,完成任务。在这条游戏主线的最后一关,印象派干掉了瞬间感受表达这个大boss,...
評分这本书里说的感觉和经验,其实我们大都知道。然而我们大多数人仅凭它自由来去,突然闯入我们的脑际,不知何时又悄然离去。这被贡布里希戏称为“冰山般的感觉”,因为它们潜藏在我们意识的深海,却鲜有人问津。贡布里希极有耐心地把它们摊开,一点一点地讲述。 在结构上,这本书...
從Ptolemy到Berkeley,從Fiedler、Hildebrand到Riegl,Gombrich的導論精彩地描述瞭視覺文化研究的來龍去脈。書中多次提及《芥子園畫傳》,隻從“picturesqueness”去探討“畫意”是不夠的。
评分從Ptolemy到Berkeley,從Fiedler、Hildebrand到Riegl,Gombrich的導論精彩地描述瞭視覺文化研究的來龍去脈。書中多次提及《芥子園畫傳》,隻從“picturesqueness”去探討“畫意”是不夠的。
评分順著the story of art的軌跡,找到瞭這本。
评分從Ptolemy到Berkeley,從Fiedler、Hildebrand到Riegl,Gombrich的導論精彩地描述瞭視覺文化研究的來龍去脈。書中多次提及《芥子園畫傳》,隻從“picturesqueness”去探討“畫意”是不夠的。
评分順著the story of art的軌跡,找到瞭這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