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植榮 1964年生,湖北仙桃人。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專攻中國政治與外交、邊疆與民族、西藏等問題。 1989——2004年在北京大學任教。其間1998——1999年任日本新瀉大學副教授;2002年9月——2003年2月任颱灣政治大學副教授。
中國邊疆與民族問題:當代中國的挑戰及其曆史由來,ISBN:9787301083796,作者:張植榮著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一本很用心寫的書,無論是史實還是理論,都寫得很不錯
评分一般吧
评分譚其驤先生之所以說“就是從18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以前這個時期的中國版圖作為我們曆史時期的中國的範圍”,主要還是經過漫長的曆史發展,在明清時代,中國基本上完善的解決瞭國傢邊疆的一係列問題,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如何進行有效的、閤法的統治問題。而在之前的曆史時期中,由於生産力水平、地理認識與實踐能力的局限性和客觀上的地理環境製約因素的影響下,中國的邊疆並不固定,這就好比美國剛建國的時候隻在美洲大陸東海岸,隨後隨著生産力水平、市場和地理認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而不斷嚮西海岸擴展,知道完成美國邊界的基本確認。中國的這個進程一直持續到明清之際。在乾隆時期基本定型。 而中國邊疆問題也不是一個曆史問題,或者說,如果稱其為曆史問題,那麼這個曆史的起點並不遠,而是在鴉片戰爭開始。
评分譚其驤先生之所以說“就是從18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以前這個時期的中國版圖作為我們曆史時期的中國的範圍”,主要還是經過漫長的曆史發展,在明清時代,中國基本上完善的解決瞭國傢邊疆的一係列問題,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如何進行有效的、閤法的統治問題。而在之前的曆史時期中,由於生産力水平、地理認識與實踐能力的局限性和客觀上的地理環境製約因素的影響下,中國的邊疆並不固定,這就好比美國剛建國的時候隻在美洲大陸東海岸,隨後隨著生産力水平、市場和地理認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而不斷嚮西海岸擴展,知道完成美國邊界的基本確認。中國的這個進程一直持續到明清之際。在乾隆時期基本定型。 而中國邊疆問題也不是一個曆史問題,或者說,如果稱其為曆史問題,那麼這個曆史的起點並不遠,而是在鴉片戰爭開始。
评分內容充實,史料豐富,作為政治學教材就知識性而言可圈可點。不過因成書時間較早,很多觀點略顯陳舊,近十年的一些國際事件也無論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