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

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大先
出品人:
页数:370
译者:
出版时间:2013-5
价格:5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612354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民族文学
  • 文学
  • 民族学
  • 民族
  • 学术
  • 社会学
  • 现代中国
  • 法国
  • 现代中国
  • 少数民族文学
  • 中国文学
  • 民族文学
  • 文化研究
  • 社会变迁
  • 语言多样性
  • 地域文学
  • 身份认同
  • 文学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成果。

少数民族文学作为复杂而充满活力的边缘表述,与现代中国的结构性转型纠缠在一起。作为一种“中国研究”的切入点,它的可能性与限度体现于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博弈之中。参差多样的各少数民族时间与空间认知模式在现代发生了一体化的变局,从而引发了历史与书写、地理与想象的多重化约过程,少数民族文学的探究有助于我们重新绘制现代中国的时空与人文图像。少数民族身份认同与主体性的确立和消解,少数民族文学的母语写作、翻译传播、形象表述与被表述之间的张力,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特定思维模式体现出来的美学、政治与生活方式等等的情境还原与理论提升,刷新了我们理解少数民族、现代中国乃至世界格局的方法、认识论和世界观。

朝戈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员):如何抻展开被历史的深重皱褶遮蔽了的诸多文学流脉?如何在所谓“典律”之外发现历史的替代性叙事?如何寻求彰显长期处于“弱势”话语的合法性,进而试图拟构多元共生的中华多民族文学的图式,是本书作者的主要追求。此方向的深拓,难点在于要有超越既有知识格局、理论框架和技术路线的胆略,还在于要有对这个历史传承深厚、文化多元互动的国度中文学的演进历程的深湛领悟。读者自会评判本书作者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他的目标。

巴莫曲布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本书以时空和意义为转换的研究格局在学术视野和叙事阐释上的双向统合,将现代民族主义背景的宏通观照聚焦于学术収展及其内在理路的厘清,有效地将近现代少数民族文学及其间纷纭复杂的历史变革与社会思潮、人物和事件、著述和观点汇聚为一个步步深迚的学术阐释空间,其中既有“史”的透视,又兼有“论”的引申,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之现代学术的确立与走向作出了系统的清理,可谓“总述创获,彰明源流”。此外,本书在文献资料的収掘上、在方法论的架构上、在学术史的钩沉与论评中形成了多方面的突破,体现了敏锐的学术眼光和事件阐释的理论力度,“揭示出少数族裔文学对于构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所提供的新鲜资源、生収可能与另类的选择”,也为补阙和完善中国文学研究的学科史构建了一种可资参照的工作框架。

作者简介

刘大先,1978年生,文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曾访学及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兼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及影像文化。著有《时光的木乃伊:影像笔记》、《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与他人合作)等书,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年度评论奖。

目录信息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少数民族文学”辨析
第二节 可能性与限度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作为中国研究
第一章 历史与书写
——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叙事
第一节 引言:时间的变局
第二节 文学史的限度与想象力
第三节 文学立科时期的文学史
第四节 进化论与科学话语下的文学史观嬗变
第五节 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确立与族别文学史书写
第六节 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中的少数族裔文学
第七节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兴起
小结:重绘现代中国时间图像
第二章 主体与认同
——少数民族文学的身份与变异
第一节 流动的主体
第二节 国族建构中的少数族裔文学
第三节 现代少数民族的文学书写
第四节 认同的危机与另一种主体
小结
第三章 差异与表述
——译介的少数民族文学
第一节 语言、存在与文学的差异
一、语言、民族与存在
二、现代进程中的弱势语言危机
三、文学表述差异
第二节 翻译的权力与政治
一、差异与权力
二、功能与意义
三、翻译:从文化到文学
第三节 中国形象的多样表述
一、失语、母语、双语、杂语
二、流散经验、乡愁冲动与文化记忆
三、表述的真实:同一性与差异性
小结
第四章 地理与想象
——空间视野中的少数民族文学
第一节 时空的现代性参差
一、天下分裂:从地理分疏到文化等级
二、进入国际:赋予空间以族性
三、融于国家:把族群写入地理
第二节 地理与族裔的文化互动
一、混血之地
二、时空转型:跨界地方全球
三、地图的“发现”:栖居、旅行与观光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学的空间话语
一、少数民族文学“场”及视角的转移
二、书写族裔的另一种方式
三、走在多向的路上
小结
第五章 迷狂与信仰
——神话与少数民族文学
第一节 大写的神话与小写的神话
第二节 迷狂的消逝:现代性规约及其内在矛盾
第三节 信仰的伏藏:美学原型、政治诉求与宗教归属小结走向情感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回应姚新勇先生 拙著的批评) 刘大先 姚新勇先生在读完拙著《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之后,迅速写出评论《民族文学研究的突破与束缚》,肯定中有正面批评,在陈陈相因、顺情说话的学风中让人感到久违的诤言风范。弹射利病,姚先生犀利地指出了在他看来的疏漏与不当之处,...  

评分

——评刘大先《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 姚新勇 在“中国文学研究”这一学科概念下,存在着“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的分类,这当然不只是学科分类,而且还是包含着未言却心知肚明的等级差异。近二十多年来,古代文学研究与现代文学研...  

评分

——论刘大先《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 李晓峰 内容摘要:《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无疑是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收获。这既表现在作者将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提出,而最终又超越现代性理论自身的局囿所获得...

评分

(回应姚新勇先生 拙著的批评) 刘大先 姚新勇先生在读完拙著《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之后,迅速写出评论《民族文学研究的突破与束缚》,肯定中有正面批评,在陈陈相因、顺情说话的学风中让人感到久违的诤言风范。弹射利病,姚先生犀利地指出了在他看来的疏漏与不当之处,...  

评分

(回应姚新勇先生 拙著的批评) 刘大先 姚新勇先生在读完拙著《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之后,迅速写出评论《民族文学研究的突破与束缚》,肯定中有正面批评,在陈陈相因、顺情说话的学风中让人感到久违的诤言风范。弹射利病,姚先生犀利地指出了在他看来的疏漏与不当之处,...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忍着没去拿,可还是强烈地想读。一口气读完一遍,又读了一遍注释,后来又认真学习起来,我只能说,这是我这么多年最想推荐的一本书。

评分

我的第二本独著,敝帚自珍,野人献曝。

评分

第四第五章绝了

评分

极为精彩。目前最有意思的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

评分

一直忍着没去拿,可还是强烈地想读。一口气读完一遍,又读了一遍注释,后来又认真学习起来,我只能说,这是我这么多年最想推荐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