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7年,人类经过反复计算,发现要不了两千年,太阳就会变成超新星爆发,地球即将毁灭。在这最后的时刻,有人绝望,有人痛哭,有人放浪形骸,但更多的人将全世界的力量凝聚到一起,试图移民银河系,或者,至少将人类的基因和文明传播到宇宙中,这样,人类才不至于白白在宇宙中存在过。
地球最终还是毁灭了,但在此之前,她至少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移民:一种是用播种船运送基因到异星,在异星上土生土长的地球人后代,他们没有历史,不考虑未来,无忧无虑;另一种则是通过人体冷冻技术保存了肉体的地球人,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地球在眼前灰飞烟灭,内心焦虑,充满沉重的使命感。
而现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群在小小的萨拉萨星上相遇了……
本书一直被阿瑟•克拉克本人视作自己的最高杰作,他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设置,构筑了一个地球毁灭之后的人类世界。小说中,融入了他对科学与未来、人类个体与社会、哲学与宗教、生与死、爱情与背叛的深深思考,更探讨了人类哲学的终极问题——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活着又该做什么?
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1917~2008)
英国科幻作家,后移居斯里兰卡。与海因莱因、阿西莫夫一起被并称为“20世纪三大最伟大科幻小说家”。克拉克的作品以详实精准的科技描述著称,真实可信,毫无虚假之感,并运用其哲学的思考方式,探求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
阿瑟•克拉克有军队服役的背景,参加过二战,担任空军雷达技师,退役后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学士学位,自1950年开始创作科幻作品。在作品中,他探索了人类与人类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他针对太空技术做出的许多预测都一一成为现实,因此也被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太空预言家。他曾经预言过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全球通讯卫星、地震预防预测等尖端技术,全球卫星的轨道正是因为他而被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1986年,克拉克被美国科幻与幻想作家协会(SFWA)授予终生成就奖——大师奖(Grand Master Award)。
每次出现摩西对他亡妻伊芙琳的自诉段落,就被此书隐隐所透的悲凉气息而诱惑住。读科幻作品,不仅关注作者的想象,随着这些想象沉浸其间,还需关注著作中包裹着的人文因子,人文所带来的触动有时胜过天马行空的想象。 陷于末日中的地球,不少小说、影视已有展示,甚至在经文预...
评分科幻小说能展三观,真假虚实之间让人又绝望又对生命产生莫大的敬畏之感。放在时间长河里,地球和地球文明可谓弹指间灰飞烟灭,看着人们如此急迫的想要留下存在过的痕迹,又觉得人类自大又可悲。 《地球遥远之歌》讲述了地球毁灭之前人类已经成功地向四处“撒种”,末日...
评分对于我这样的科幻盲来讲,即使读了第二遍,依然很难理解人体冷冻技术、记忆备份、真空传输、冰冻胚胎技术,或者,如何将DNA双螺旋中的遗传信息提取出来,复制进计算机。阿瑟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预言家,这些词也许在我有生之年会成为常用词(毕竟阿瑟已在很大程度上...
评分 评分星辰大海中的一个片刻和一段相遇,然后各自生活怀念。薄薄一本书,简简单单的故事却荡气回肠。不能更对我的胃口。
评分飞往萨根二的飞船上,人类带着佛祖的舍利和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在宇宙中人类真是渺小的可怜,但是真的很执着
评分这么多五星…… 还有评论说【情节一如既往的平淡】既然如此平淡所以五星是因为逼格够高?【并不 唯一印象深刻的是美女珊珊这个海底巨兽∑(゚Д゚;)这类书就和银河系搭车指南一样分数超高的人文科幻不对我胃口
评分除了量子引擎,其他感触并不强烈,还以为会描写虾和人的冲突,或者把虾人写成上帝模式
评分“据历史学家研究,地球上第一个真正的民主政体建立于2011(地球)年,地点在一个名叫新西兰的国家”——哈哈哈哈哈立刻想起了那些神奇的国旗设计方案orz 另外,注意到的名词问题:“霍金-施瓦茨切德”——后面这位不是无名之辈,他的通用译名是“史瓦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