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7年,人类经过反复计算,发现要不了两千年,太阳就会变成超新星爆发,地球即将毁灭。在这最后的时刻,有人绝望,有人痛哭,有人放浪形骸,但更多的人将全世界的力量凝聚到一起,试图移民银河系,或者,至少将人类的基因和文明传播到宇宙中,这样,人类才不至于白白在宇宙中存在过。
地球最终还是毁灭了,但在此之前,她至少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移民:一种是用播种船运送基因到异星,在异星上土生土长的地球人后代,他们没有历史,不考虑未来,无忧无虑;另一种则是通过人体冷冻技术保存了肉体的地球人,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地球在眼前灰飞烟灭,内心焦虑,充满沉重的使命感。
而现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群在小小的萨拉萨星上相遇了……
本书一直被阿瑟•克拉克本人视作自己的最高杰作,他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设置,构筑了一个地球毁灭之后的人类世界。小说中,融入了他对科学与未来、人类个体与社会、哲学与宗教、生与死、爱情与背叛的深深思考,更探讨了人类哲学的终极问题——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活着又该做什么?
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1917~2008)
英国科幻作家,后移居斯里兰卡。与海因莱因、阿西莫夫一起被并称为“20世纪三大最伟大科幻小说家”。克拉克的作品以详实精准的科技描述著称,真实可信,毫无虚假之感,并运用其哲学的思考方式,探求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
阿瑟•克拉克有军队服役的背景,参加过二战,担任空军雷达技师,退役后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学士学位,自1950年开始创作科幻作品。在作品中,他探索了人类与人类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他针对太空技术做出的许多预测都一一成为现实,因此也被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太空预言家。他曾经预言过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全球通讯卫星、地震预防预测等尖端技术,全球卫星的轨道正是因为他而被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1986年,克拉克被美国科幻与幻想作家协会(SFWA)授予终生成就奖——大师奖(Grand Master Award)。
只有一个假设的科幻 献给无与伦比的Arthur Charles Clarke 阿瑟克拉克的名字如雷贯耳,根本无需介绍。本书完成于1985年,是一个短篇《from the ocean from the sky》的扩充。先写个短篇,若干年后再填充细节变长篇,大师爱好干这种事,类似的还有《城市和群星》。 太阳将在2500...
评分还来不及脑补,故事已经结束 文/无算 【整个评论大约分以下六部分,可以按需查看。此评完全剧透。】 1. 题外话 2. 关于小说 2.1 反太空歌剧式的创作 2.2 POV的变体 2.3 细节的考据 3. 关于翻译 4. 一点感想 5. 部分中英文名词表整理 6. 年表整理 1.题外话 首先,我要...
评分警告:该年表有强烈剧透!请谨慎观看! 作者:无算 由于文章大部分事件没有被详细记录时间,年表为结合之后附录与文章中信息结合推断而成,这是第一版(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更新),如有错误还请不吝指正。括号中为信息来源,“C”与其后表示具体章节,“附”为附录。 1956 中...
评分三大科幻小说巨匠中最喜欢的作品。。 高中的时候曾经超级喜欢阿西莫夫的宏达叙事,星球一般大的巨舰,跨越千年的叙事,银河一样庞大的帝国。最早是逃体育课在学校的小书店里看完了基地,接着又一个暑假看完了银河帝国系列得所有,前传三部曲,机器人三部曲。庞大的叙事背后大抵...
评分库布里克的不朽之作《2001太空漫游》的小说作者。这本书成为《2010太空漫游》2010: Odyssey Two(1982年)的蓝本。 p1 什克罗夫斯基和萨根在1966年出版的《宇宙中的智慧生命》。 p31 星际旅行的困难上,减速和加速同样困难。 p39 量子涨落(不确定性原理允许在全空无一物的空...
除了量子引擎,其他感触并不强烈,还以为会描写虾和人的冲突,或者把虾人写成上帝模式
评分“据历史学家研究,地球上第一个真正的民主政体建立于2011(地球)年,地点在一个名叫新西兰的国家”——哈哈哈哈哈立刻想起了那些神奇的国旗设计方案orz 另外,注意到的名词问题:“霍金-施瓦茨切德”——后面这位不是无名之辈,他的通用译名是“史瓦西”……
评分设定末日,就能把人性推到极致,在这种情况下的科技、人文和政治等等,阿瑟都展现了出来,无一不让人陷入深思,尤其是对于情感的描写——末日贵族们的绝望和狂喜,以及星舰成员们的希望与内疚,对于回不去的故乡的乡愁。细腻深沉的感情描写,总让我想起海洋中低沉吟唱的鲸鱼,温柔又忧伤。阿瑟对于宗教的态度一直很鲜明,这部里不管是从播种船资料库里剔除了一切有关宗教的东西、培育出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文化,还是从罗仑森只带了佛教的舍利子飞向群星并赠与萨拉萨星,以及对米蕾莎讲述有关阿尔法的故事,都有所体现。由于文中的时空跨度太大,常常只给我宇宙寂寥的感觉。然而星舰却遇见了萨拉萨星。漆黑空旷的宇宙,终究点缀着点点希望。跨越光年尺度,穿越万年时间,我们还会于群星中再遇见。
评分星辰大海中的一个片刻和一段相遇,然后各自生活怀念。薄薄一本书,简简单单的故事却荡气回肠。不能更对我的胃口。
评分“据历史学家研究,地球上第一个真正的民主政体建立于2011(地球)年,地点在一个名叫新西兰的国家”——哈哈哈哈哈立刻想起了那些神奇的国旗设计方案orz 另外,注意到的名词问题:“霍金-施瓦茨切德”——后面这位不是无名之辈,他的通用译名是“史瓦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