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方式都极其相似。今天的知识分子,依然能够从本书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明朝面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和山海关外清军的双重夹击,正面临灭顶之灾,而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还在延续。
东林领袖钱谦益在党争中丢了官,为求复官,与内阁首辅周延儒进行政治交易,许诺对阉党余孽阮大铖网开一面。谁知图谋败露,钱谦益遭到黄宗羲、侯方域等复社士子的猛烈攻击,声望一落千丈。江南知识分子内部也陷于四分五裂。
两年之后,农民军攻入北京,明朝政权顷刻瓦解,江南残余势力在南京拥立新君。然而对立各派仍旧互相敌视,恶斗不休,使政局再度陷入混乱。最后,清军南下,史可法一死殉国;钱谦益献城投降;复社才子冒襄举家逃难;黄宗羲参加抗清斗争,并顿悟民主思想……江南知识分子在“天崩地解”的巨变中,走上了各不相同的道路。
翻开本书,带您看尽传统知识分子的参政百态。
刘斯奋,1944年生,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广东省文联第四、五、六届主席。《白门柳》是他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从37岁写到53岁,耗费了作者16年的光阴,完稿当年便一举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获第四届国家图书提名奖,入编中国出版集团20世纪《中国文库》和《中国新文学大系》。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在狱中的这番论述,很是让我矛盾,就像书中的黄宗羲一样。天下治乱,不在一姓存亡,这话断然没错。但清兵入关,烧杀抢掠,又怎能因为明的官场黑暗,轻易去选择将会带来盛世的清呢。黄宗羲最后的选择是绝不认输,因为“如...
评分因为刚刚读过了熊召政的《张居正》,就立刻联想到几年前曾囫囵吞枣读过的、同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同写明朝旧事的刘斯奋的《白门柳》。因为非常仰慕前者,所以对印象模糊的后者也抱了一份好感和期望。可是,刚读完第一部《夕阳芳草》,就忍不住要来发发牢骚。 可能几年前没有...
评分想好隔天写一篇的,今天有点空闲时间,看了燕虹推荐的《柳如是》这部电影,忍不住把明天的任务在今天完成。 《白门柳》,也是茅盾文学奖的历史小说,这部书一共三本,在花都实习两个月时间,陆陆续续看完,主要是利用早上早起一个钟的时间。 小说第一...
评分“白门柳”一书主要描写了明末清初、天下动荡,风云变幻年代下的“士”和“妓”的生活遭遇和命运选择。虽以柳如是和钱谦益为主,但牵扯的其他名士和名妓众多,几乎涵盖的当时名噪一时的“秦淮八艳”和名士儒生。颇为有趣: 秦淮八艳和她们的男友 秦淮自古多佳丽,明末清初的八...
评分从没先过第一次被吸引成这样的书居然是一本历史小说,即使作者最后也解释说关于历史小说,每个人的定义不相同,而他是遵守严格考证的,我想也是由于这一点,这本小说洋洋洒洒100多万字,依然材料充分,人物性格饱满,每每看过,总觉得意犹未尽,再一次拿起书本依然毫无衔接的生...
故事娓娓道来,人物刻画细腻生动,情节引人入胜,简直不能更棒了,好喜欢~现在在读2了。看了看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名单,除了白门柳1和2,还有白鹿原、战争和人、骚动之秋,经典的一届啊。
评分一个作者倾注一生的作品通常都差不了。这本书没有任何花俏的笔法,全靠作者的功底来支撑局面,尤其不易。
评分还行~
评分这是我很小时候看的,堪称茅盾文学奖里的注水猪肉。一段离乱史,几个负心人。就这样而已。
评分看了开头,我就记得我看过,写的是明末的东林复社相关的人物,描述重点先柳如是、钱谦益,后冒辟疆、侯方域,然后是黄宗羲、董小宛。明显作者赞扬的是最后这一组人物。这一书和《张居正》还有《明朝那些事儿》,加上晓松奇谈的《南明悲歌》,正好把明朝了解了个大概,加上有人评论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发现历史研究中的创新正在于研究其中的经济上,以前不注重的,因为现在注重,所以也连带研究热起来,大概是这样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