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先生是著名的散文家,有很多名篇入选了中学和大学的教材。本书是梁衡先生五十年写作生涯中,关于如何读书、如何写作的文章结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的阅读",收发了梁衡先生的读书心得,有些文章当年一经发表就引起轰动,既适合文学爱好者引高阅读水平,也适合中学生大学生拓展阅读视野。第二部分是"我的写作",梁衡先生既是记者编,也是散文家,这一部分收录了他的一些文学评论、新闻写作方法及文学理论研究。能帮助不同层面读者提高写作水平。第三部分是"序与跋",是梁衡先生近年来为自己的图书及其他人的图书所写的序和跋。
本书中的文章几十年来散见于各大报纸刊物,这是头一次结集出版,内容翔实,装祯精美。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水平的好书。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著有新闻三部曲:《记者札记》《评委笔记》《总编手记》及《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散文集《觅渡》《洗尘》《把栏杆拍遍》《千秋人物》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写作研究集《为文之道》、政论集《文风四谈》《干部修养谈》等。出版有《梁衡文集》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作有《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等。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4月刚开始在读《儒林外史》。一次青教会,打乱了我读书的节奏,熊老师推荐了《我的阅读与写作》,因为看完之后要写作业,所以当天就开始在地铁上阅读。本来是迫于无奈,为了写作业去完成它,但读着读着,却也津津有味。 先说说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5个关键词。毛泽东文选、瞿秋...
评分4月刚开始在读《儒林外史》。一次青教会,打乱了我读书的节奏,熊老师推荐了《我的阅读与写作》,因为看完之后要写作业,所以当天就开始在地铁上阅读。本来是迫于无奈,为了写作业去完成它,但读着读着,却也津津有味。 先说说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5个关键词。毛泽东文选、瞿秋...
评分有许多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见得适合每个人,但很值得新闻同行学习借鉴。
评分多背点好文章。
评分有许多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见得适合每个人,但很值得新闻同行学习借鉴。
评分“读过许多科学方面的书籍之后,才发现原来世界那么大,思维能有这么多种” “阅读是吃进草,写作是挤出奶” “三层五诀中三层指的形、情、理” 一本严肃理论书,让人难得着迷
评分初中时买过梁衡老师的《把栏杆拍遍》,可惜当时没有读书的习惯。八年后看梁衡,深觉书架上是一个多么值得请教的老师。梁衡先生是新闻和文学工作者,需要同时和两种不同的文风打交道,前者写实、干脆利落,后者讲求美感。让我对梁衡老师增添几分敬意的部分,不是别的,竟是他对科学的看法。不禁想看看梁衡老师的科学小书。整本书读下来酣畅淋漓,十分痛快。没有划重点,因为每一篇文章都值得后来再看,脱离文章的大局看单独的句子也会少了几分原有的气势。虽然有些内容略有重复,引用的名篇局限在《岳阳楼记》之类,但能将作者的只言片语记在心里躬行足矣。学习写作的重要目的是学会将所思所想精准表达,如福楼拜所言,“只能找到唯一恰当的词语。词汇和美文的积累是基础,需要借助适当的背诵。心中一桶墨,笔下一杆墨。读得多才能信手拈来,收放自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