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编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篇《费尔巴哈》及其相关论文的中译本,也是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第一本比较文献学专著。
历史唯物主义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词了。然而,其成立过程以及它在马克思主义所占的地位,我们却未必十分清楚,这主要是因为被称为宣告历史唯物主义成立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篇《费尔巴哈》是一未完稿,在马克思恩格斯生前没有公开出版过,而后来的几种版本,例如梁赞诺夫版、阿多拉茨基版、巴加图利亚俄文新版、新德文版又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未能如实地再现马克思恩格斯在撰写过程中的文献学语境,再加上前苏联教条主义的不良影响,使得我们已经难以看出历史唯物原貌的缘故。
广松版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按手稿原来的页码重新排列,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手稿用不同的字体区分开来,并忠实地再现了手稿的推敲、修改过程。可以说,这是为我们跨越对马克思主义的庸俗注解而回归马克思主义而架起的一座桥梁。
一、马克思的颠覆 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真正业绩和关于这些业绩的幻想之间的显著差异”,这大概也是旧的形而上学家的自我评估和现实意义之间的显著差异。在过去的世代中,德意志民族构建起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形而上学体系,然而与思想上的风暴成反比,它的实践的斗争始终没有掀起...
评分老師出了一道作文題,給了兩段話。那兩段話看上去就隔得遠,一中一外,而且時代上也相去遠得很。一段話是孔子的名句:「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一段是馬克思的話:思想離開了「利益」,那就准保出醜。這裡面,只有這個「利」的字面,算是相同的。 想了半天,在這兩段話的「...
评分一、《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学和出版史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体部分写于1845年11月到1846年夏天,距今已有160年。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撰写这部手稿,主要是跟黑格尔左派内部的思想斗争有关,当时黑格尔左派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围绕着“人”、“人的本质”、“...
评分单纯的批判,也就是马克思从中决裂出来的青年黑格尔派为了让现实合理化而作出的批判。马克思评论说他们的回答甚至是问题本身都是黑格尔式的颠倒了头尾。因为他们是唯心主义者,认为意识决定生活,而民众又受困于意识中的字句。那么为了让现实变得符合理性就需要对意识进行批判...
评分马读笔记16(20200305) 《对德国哲学的批判》(德意志YSXT有可能会屏蔽)《哲学的贫困》(一)态度 《马恩选集》第一卷的最后两个篇章,总的感觉和现在西方国家面对疫情的反应差不多:非常不理解他们的价值观、价值体系。在面对同样的人类的共同问题——比如生态环境问题等—...
声讨万恶的编译局
评分非常非常精彩。。。
评分还行
评分这个版本好在按其想法编排的同时也保持、呈现了手稿原貌,并后附同样排版的德文手稿。本书故而是感兴趣者必须持有的一版。
评分随便翻翻对编辑人员产生了敬意,再次提醒我的产出就是学术垃圾。我不配,打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