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發現的自我

未發現的自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1875年齣生於瑞士北部的康斯坦斯湖畔,1961年逝世。他是瑞士著名的精神病醫生,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畢生緻力於人類靈魂及其深處奧秘的探索,對研究人類的無意識心理做齣瞭巨大貢獻。

榮格曾受弗洛伊德的器重,擔任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第一任主席。他提齣的集體無意識觀點突破瞭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研究的思路與領域。因在裏比多、無意識和人格發展的認識上産生重大分歧,特彆是對裏比多概念的不同見解,導緻榮格從古典精神分析學派中分裂齣來,創立瞭分析心理學。他把宗教與靈魂等弗洛伊德尚未注意到的重要問題引入分析心理學的領域中,以緻其中一些概念帶有濃厚的宗教神秘色彩,較晦澀難懂。榮格的人格理論包括三部分:意識、個人無意識與集體無意識。他認為,集體無意識與個體無意識不同,它潛存於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卻從來不為人的意識所感知。從無意識這一概念齣發,榮格把他的心理學理論廣泛地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對人類的心靈探索、時代的精神潮流、文學藝術與宗教等方麵都進行瞭深入細緻的思考。

出版者:國際文化齣版公司
作者:[瑞士] 卡爾·榮格
出品人:
頁數:298
译者:張敦福
出版時間:2007-3
價格:28.00元
裝幀:平裝(無盤)
isbn號碼:9787801057372
叢書系列:精神分析經典譯叢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榮格 
  • 精神分析 
  • 心理 
  • 未發現的自我 
  • 心理分析 
  • 哲學 
  • 精神分析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未發現的自我》內容簡介:精神分析學說是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心理學傢弗洛伊德在20世紀初創立的。弗洛伊德最初是作為神經病學傢和精神科醫生來從事研究的。其研究對象主要是歇斯底裏癥患者。他發現歇斯底裏癥的根源主要不是由於生理的原因,而是在於深刻內在的心理因素。他將這種存在的心理因素歸結為兒童期被壓抑的性意識,並由此創立瞭“無意識性本能學說”,認為神經癥的發作就是性意識的長期壓抑最後總爆發的結果。弗洛伊德將他的發現加以總結,形成瞭一種全新的、最富創見的心理學說,並將這一學說全麵推廣到哲學、社會、宗教、文化領域,形成瞭一個龐大的思想體係。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荣格喜欢含有裂变性质的婚姻,因此他的婚姻并不幸福。荣格喜欢时尚,但是他不追求时尚,因此他长得虽然很好,但是却没有幸福的人生和伴侣。荣格不喜欢花边新闻,但是他却喜欢捉弄女人,因此他的花边新闻并不少。荣格不喜欢肉,但是他却知道肉好吃。  

評分

我们完全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赢得那些社会所赞赏的成就,其代价是人格的枯萎--荣格 只想谈一点,人需站在高处看自己,这大致是尼采的话吧。 请想想,当你进入大学,不管是名牌的还是屌丝大学,大部分人无非两种想法: 1、终于解放了,好好玩过去没时间玩的,好好恋爱...  

評分

評分

《未发现的自我》,英文名:Undiscovered Self,作者荣格。 荣格是谁? 社会标签: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学生;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我给荣格的标签:敢和师父闹掰的勇敢徒弟;反对独裁;探索神性;崇尚中国文化的非理性;思维跳跃; 书中主要观点 这本书由一系列的文稿...  

評分

赢得那些社会所赞赏的成就,其代价是人格的枯萎——荣格(本书p179页,第5行) 很久以前,我就下定决心做一个不合时宜的人,现在人们努力顺应时宜,所以大部分人不够性感。 ——英国时尚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 你要按你所想的去生活,否则,你迟早会按你生活的...  

用戶評價

评分

2013快速瀏覽

评分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反政府的存在。”//這本書讓我覺得最不可思議的是榮格關於宗教的探討。在那個理性過瞭頭的時代,他意識到宗教與政府的對抗性,且分析瞭宗教的超越性,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大段大段往本子上抄。還記得那年我問的問題嗎?——國傢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為瞭國傢這種不存在的概念而打仗。你看,我的問題不是瞎問的。

评分

恐怕隻有心理學能夠提供這樣一個視野,來將政治、經濟、形而上學、宗教、藝術和戰爭等種種置於同一幅全景中觀照。當榮格談及心理學如何建立其科學性根基,同時又擺脫實證主義中統計理論的框架束縛時,其論調中多少透露著一種現象學味道。

评分

“我們完全忽視瞭一個基本事實,就是贏得那些社會所贊賞的成就,其代價是人格的萎縮。生活中許多——太多太多——也應該體驗的方麵,卻躲在塵封的記憶的雜物間裏。因為太正常而患上神經癥和因為無法達到正常而患上神經癥的人一樣多。對於前者來說,想把他們教育成正常人這個想法本身就是個惡夢,他們最深刻的需求其實是能夠過上”非正常“的生活。

评分

我們是一種我們所無法控製的或隻是部分地有能力加以引導的精神過程。因此,對於我們自己或我們的生命,我們無法擁有任何終極性的判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