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與社會

學術與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章清
出品人:
頁數:309
译者:
出版時間:2012-8
價格:42.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208108301
叢書系列:近代中國研究書係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近代史
  • 章清
  • 學術史
  • 中國近代史
  • 近現代思想史
  • history
  • 近代中國思想與文化
  • 學術研究
  • 社會現象
  • 知識傳播
  • 公共議題
  • 批判思維
  • 社會批判
  • 教育理論
  • 文化研究
  • 思想交流
  • 社會變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解析對“學術社會”的建構,錶明讀書人力圖通過重建知識的莊嚴,重新確立瞭讀書人在現代社會的位置。全書共分三編。第一編為“傳統的發明”,主要檢討傳統文化在近代的遭遇;第二編為“思想界的解析”,主要匯集瞭一組討論“思想界”的文章;第三編則集中關注“學術社會的建構”。

著者簡介

章清,男,1964年生,復旦大學曆史學係教授 。齣生於四川濾州,1982年進入復旦大學曆史係。1989年獲得碩士學位,1998獲得博士學位,現在為復旦大學曆史係係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外現代化研究中心專職研究人員,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研究人員。

圖書目錄

總序
自序
引論
省界、業界與階級:近代中國亞文化圈世界的形成——略論近代中國政治共同體形成的睏局
一、國傢·社會·個人
二、“省界”意識成為聚集的基礎
三、“業界”所錶徵的“亞文化圈”
四、“中等社會”及其階級意識的萌芽
五、“五四”的參照意義
六、結語
第一編 傳統的發明
傳統:由“知識資源”到“學術資源”——簡析20世紀中國文化傳統的失落及其成因
一、“經典”的意義及其在晚清的境遇
二、《新青年》對“經典”的徵引
三、“知識資源”與“學術資源”
四、“經典”的失落與反傳統
近代中國留學生發言位置轉換的學術意義——兼析近代中國知識樣式的轉型
一、留學生在本土的文化養成
二、邊緣人知識分子的認同危機
三、進入本土文化的不同渠道
四、知識樣式轉型的曆史脈絡
“策問”中的“曆史”——晚清中國“曆史記憶”延續的一個側麵
一、科舉改革與“策問”:對新知之接引
二、“策問”、“經世文編”及其他
三、“策問”中之“中史”
四、“策問”中之“西史”
五、餘論:晚清中國之另一種“曆史記憶”
第二編 思想界的解析
晚清“思想界”的形成與知識分子的“公共空問”
一、“思想界”的錶述
二、“思想界”的要素
三、讀書人錶達方式的轉變
餘論:隱然已在的“思想界”及其他
民初“思想界”解析——報刊媒介與讀書人的生活形態
一、報刊所呈現的“思想版圖”
二、讀書人晉升的階梯
三、大學·刊物·社會
四、政治·思想·學術
餘論:“思想界”的另一麵
“五四”思想界:中心與邊緣——《新青年》及新文化運動的閱讀個案
一、《新青年》作為“中心”的確立
二、“閱讀”報刊:成長的階梯
三、閱讀《新青年》:金毓黻的故事
四、來自學生的“聲音”
餘論
1920年代:思想界的分裂與中國社會的重組——對《新青年》同人“後五四時期”思想分化的追蹤
一、審視思想界分裂的“後見之明”
二、《新青年》的“分裂”,抑或陳獨秀的“齣走”
三、政治歧見:一個目標,兩條道路
四、“我們”與“他們”:思想界的聯閤戰綫
五、階級意識的提升與中國社會的重組
第三編 “學術社會”的建構
“學術社會”的建構與知識分子的“權勢網絡”——《獨立評論》群體及其角色與身份
一、一群讀書人與他們的多重身份
二、“我們應該努力做學閥”
三、推動學術事業的展開
四、對公眾事務的介入
五、“齣山要比在山清”
六、“身份認同”與“權勢網絡”
七、“權勢網絡”與知識分子角色的依附性
1930年代:“國難”與現代中國學術的成長
一、“國傢政權建設”與教育學術
二、“國難”與《獨立評論》的創刊
三、如何使學術教育成為建國的力量
四、學科規劃之例證:心理學及其他
五、知識階層的動嚮
六、小結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章清 近代史

评分

年代太久的文章匯編,如今看來缺少衝擊力。思想史講究依舊章齣新意,本書敘部分過多,在議上缺亮點。

评分

分析到心坎裡的書,讀起來纔令人感動。知識分子與學術社會,通過報刊聚集而不久又勞燕分飛,學術觀點並不代錶政治立場,權勢網絡提供的一切也會成為壓倒他們的稻草。那問一句,還要不要自我定位與認同?

评分

關於近代中國“界”(集團力量)和報刊媒介與讀書人生活的內容印象深刻。印象最深的還是老師上課提醒的:不僅要關注“有”,還要關注“無”,“無”是另一種“有”。

评分

核心概念隻有那麼幾個,但確實啓發瞭我不少思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