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与现代医学

帝国与现代医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李尚仁 主编
出品人:
页数:528
译者:
出版时间:2012-7
价格:8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82807
丛书系列:生命医疗史系列
图书标签:
  • 医疗史
  • 医学史
  • 社会史
  • 医学与帝国
  • 历史
  • 卫生史
  • 2012
  • 醫療史
  • 帝国
  • 现代医学
  • 历史
  • 医学发展
  • 西方文明
  • 医疗制度
  • 科技变革
  • 社会变迁
  • 公共卫生
  • 医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医学在近代帝国的扩张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是建构殖民现代性与塑造被殖民者身分认同的关键力量。研究东亚的现代医学史,必然会触及到殖民与后殖民研究的课题。要理解现代医学扩张的历史,国家疆界与国族主义的分类范畴无法提供适切的分析架构。本书企图超克国族主义史学的局限,透过跨帝国的研究视野和新的史学想像,来探讨帝国与现代医学之间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导言
一 现代医学与帝国的殖民扩张
二 帝国的网络和医学知识的建构
三 帝国、现代医学与身分建构
四 帝国、现代性与史学的视域
第一编 医学与殖民统治
第一章 新医学在台湾的实践(1898—1906)——从后藤新平《国家卫生原理》谈起
一 引言
二 《国家卫生原理》与日本近代卫生
三 台湾风土瘴疠与医学介入
四 新医学与殖民权力
五 防疫措施与卫生活动
六 结语
第二章 气候、体质与乡愁——殖民晚期在台日人的热带神经衰弱
一 热带神经衰弱
二 台湾
三 气候与退化
四 在台日人的回应
五 牛的劳动法
六 日本精神医学的心因理论
七 乡愁与恐惧
八 总结
第三章 从阿片君子到矫正样本——阿片吸食者、更生院与杜聪明
一 1929之前的阿片研究,以林清月为核心的讨论
二 杜聪明开始行动
三 更生院作为“医院”:完全隔离、严厉监视
四 更生院作为“巴斯德式实验室”
五 杜聪明的阿片统计,与阿片想象的确立
六 杜聪明的再行动,与阿片故事的尾声
七 小结:何谓“更生”院?
第四章 婴儿死亡率与近代香港的婴儿健康服务(1903—1941)
一 前言
二 婴儿死亡率与“发现”婴儿
三 传统产婆vs.现代助产士
四 分娩空间医疗化:产科(病房)医院和留产院
五 产前检查诊所和婴儿福利中心
六 婴儿死亡率趋势、医疗服务与社会经济水平
七 结语
第二编 中心边缘的互动与知识生产
第一章 马戏团、解剖室、博物馆——黑色维纳斯在法兰西帝国
一 前言
二 史事与后世研究
三 19世纪法国自然史研究的几个主要面向
四 人种类型的大众印象
五 结语
第二章 健康的道德经济——德贞论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卫生
一 前言
二 从欧洲中心公共卫生理论观点看中国:
德贞早期对中国卫生状况的看法
三 从中国的边陲医学经验反省欧洲帝国中心:
中国生活方式对比欧洲文明病
四 新古典医学传统以及德贞对当代公共卫生学说的批评
五 苏格兰长老教会神学与德贞卫生思想中的
道德经济和政治经济
六 健康的政治:土地改革和卫生保健
七 结论
第三章 “清洁”、“卫生”与“保健”(修订稿)——日治时期台湾社会公共卫生观念之转变
一 前言
二 1895年以前日本的近代卫生观
三 日治以前台湾社会之健康状态与卫生理论
四 日本领台后的健康观与卫生论
五 台湾社会对日本健康观与卫生论的接纳
六 1930年代美系公共卫生学的影响
七 小结
第四章 美援下的卫生政策——1960年代台湾家庭计划的探讨
一 前言:美援卫生的案例研究
二 台湾人口政策的逻辑
三 作为人口政策一 环的家庭计划
四 教出来的计划家庭
五 结语:美援医疗的教训
第三编 疫病、空间与身分建构
第一章 “地方感”与西方医疗空间在中国的确立
一 “地方感”与现代医疗体系的切入方式
二 “地方感”家庭空间医疗空间
三 疯癫与禁忌: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四 结论:我们如何挑战福科
第二章 卫生为何不是保卫生命?——民国时期另类的卫生、自我和疾病
一 引言:翻译Hygiene
二 竞逐卫生
三 中国式的卫生之道
四 卫生的物质、情感与认同
五 不卫生的体验与忏悔
六 肺结核与肺痨
七 结论:卫生为何不是保卫生命?
第三章 “当下为人之大任”:戴秉衡的俗人精神分析
一 现代病态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二 人格、中国社会与俗人精神分析
三 边缘人格与“黑人问题”
四 结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大部分是台湾学者的论文,基本上还是帝国主义-后殖民那一套。补充了不少个案,但是分析框架是比较单一了点。最有启发的是杨念群老师关于医疗空间的论文,加一星。

评分

大部分是台湾学者的论文,基本上还是帝国主义-后殖民那一套。补充了不少个案,但是分析框架是比较单一了点。最有启发的是杨念群老师关于医疗空间的论文,加一星。

评分

对于门外汉而言,医疗史研究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现代化,尤其是大数据造就了医疗史研究的分野,古代医疗史是古代史中的医疗成分,学好史学才看的懂,而现代医疗史是现代医疗中的历史成分,学好医学才看得懂。PS 原来“健康”一词也是源于日语,故而台湾医疗史中的“健康观”的塑造也刻画了深刻的日本烙印。

评分

当近代医学、微生物、公共卫生来到传统医学和儒家信仰统治下的中国,它们会发生何种形塑作用?抑或被怎样改造?本书是11篇相关领域论文的合集,作者主要是台湾学者,他们主要着眼于19世纪末及20世纪中前期的中国社会医疗问题。与当今社会下对自然主义、近代医学的诚惶诚恐、顶礼膜拜不同,当时的老百姓(以及传统社会和南方日人这样的“离群者”)对洋人(西方)的新事物态度复杂,因而本书的医史研究视角主要是社会学的。

评分

大部分是台湾学者的论文,基本上还是帝国主义-后殖民那一套。补充了不少个案,但是分析框架是比较单一了点。最有启发的是杨念群老师关于医疗空间的论文,加一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