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十五講(修訂版)》內容縱橫上下三韆年,橫跨歐美兩大洲,從古希臘神話藝術、中世紀的聖經文學和騎士文學、文藝復興、啓濛運動到近現代的浪漫運動、現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文學、後現代主義文學,涵蓋瞭西方文學發展的主要思潮及各時期最具經典性的作傢和作品,從心靈深層揭示西方文學生生不息的運動。同時注重聯係當代生活現實,開掘西方古典文學的現代性,並與中國文化進行比較闡釋,力求在中西會通、古今會通方麵作一些有益的開掘。
徐葆耕,北京人,1937年齣生。清華大學水力發電專業1955級本科生,1960年畢業並留校任教。1990年起曆任清華大學中文係主任、人文學院副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現為清華大學中文係教授。
这本书是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的必读书物。当时参赛,我还没有学习西方文学,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太大的感触。但是,学习完西方文学后,觉得这本书逻辑清晰,选取的文本都是西方文学史的精华,既适合普及入门,也适合入门后的复习。从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17...
評分婢女?或是公主? 当历史为妓女时,文学便是婢女,强暴者与奴役者为政治。然后,这终究为一时之暴虐。 在人类文化史上,文学当为人类的心灵史、命运史、欲望史、情感史、认识史。在文化通常的五个结构上,观念的、心态的、制度的、行为方式与物质方面,文学基本涵蕴完全了...
評分 評分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我妈想督促我读外国名著,被我一句话怼回去了:中国名著我还没看完呢,看什么外国的。什么时候听妈妈的话都不晚,最近翻了《西方文学十五讲》,补补课。看完后才觉得我小时候还挺英明神武的,因为西方文学跟西方的社会、宗教、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密切结合,...
評分本书是徐葆耕教授基于讲课录像整理而成,忠实于口语化的表述方式。大体上每一讲两万字左右。作为一本通识性课本,对于西方文学历史上比较重要的思潮、作家、作品大体上都已涉猎到,无非有繁有简。这门课徐教授已在清华大学讲了20年,若把本书视为西方文学思想理论和徐教授教学...
因為幾乎是徐葆耕老師的講稿,讀起來很順暢,其中也會參雜一些老先生對當今社會的評論。有幾講看得心潮澎湃,印象最深刻的是《歌德與〈浮士德〉》。看完書隻能說很簡明很籠統地梳理瞭一遍西方文學史,期待再看其他的文學史。除此之外,要想真正有自己的體會,還是要花工服去啃那些經典作品。
评分這本書是對西方文學的比較清晰的一個梳理,但是獨創的觀點較少。脈絡很清楚,古希臘、中世紀(基督、騎士)、文藝復興、啓濛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所解讀的大多是名篇,因此可讀性很強。徐葆耕認為,希臘羅馬的神話藝術及文藝理論,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學及文化理論,是西方文學的兩大源頭。西方文學史上有四座裏程碑,分彆是《荷馬史詩》、但丁《神麯》、莎士比亞、《浮士德》。主流的西方文學又可以歸納為六種思潮: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18世紀新古典主義文學,法國大革命後啓濛主義文學,19世紀初浪漫主義文學,19/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20世紀無産階級文學,20世紀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文學。我對西方文學其實興趣不大,之後可能找一些代錶作讀一讀,瞭解一下即可。
评分很多觀點不夠透徹。
评分2018047。泛泛,且無己見。或可給中學生入門用
评分十五講係列中,比較讓人失望的一本。大段大段的內容,都是代錶性文學作品的梗概與復述,真正應該屬於“講”的論述與分析並不多,而且其中不少觀點也顯得有些過時。這樣的課程固然有故事性,聽著吸引人,但很難幫助初學者建立起西方文學史的知識框架。在北大清華文科的導論性課程當中,個人認為,也很難稱得上屬於最齣色的那類課程之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