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纪德(1869—1951)是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法国乃至整个现代西方文学史、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因其“内容广博和艺术意味深长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以锐敏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与处境”而荣获一九四七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是纪德力推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最伟大作家”的各种文本的结集,是他文学评论的代表作。作为背德者,纪德引陀氏为知己,因为他不但质疑过上帝的存在,还借助“魔鬼”之力,以达揭露恶魔、丑恶、罪孽的目的。纪德甚至认定“陀氏跟易卜生和尼采一般伟大,也许比他们更为重要”。尽管陀氏从思想到行为都是自相矛盾的,他试图从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以及文艺理论等角度直接阐明自己思想的努力全部失败了,但他揭示心灵秘密的挖掘比得上弗洛伊德对精神病人心理的研究,他的小说“实现了一个奇迹”。
安德烈•纪德(1869—1951)是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法国乃至整个现代西方文学史、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因其“内容广博和艺术意味深长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以锐敏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与处境”而荣获一九四七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陀思妥耶夫斯基,谈欧美文学能想得到这个名字,然后把这个名字完整地念完,最把名字中的每一个汉字都写对,基本上可以称得上三分之一个文化人了。 从这个无聊的公式推断,纪德应是个非常有文化的人,佩得上他的诺贝尔文学奖。因为特别服加缪,所以错过了或有意忽略了他的《...
评分(约稿,勿转,谢谢) 像法语本身一样,纪德所做的事情是从重音开始,到轻音结束。我们所看到的不再是舍斯托夫或者别尔嘉耶夫那样的评述,像一柄绝望而非人的铁锤,和我们的大脑一起坠落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沉陷的铁砧上。“人们期望找到一个神,但触及到的只是一个人,疾病缠身...
评分纪德的这本书重又燃起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兴趣。他是天才,是所有癫痫病患者中最有才的一个。有时候,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只有面孔的差别,俄国式的澎湃激情比法国人的略为严寒,中国人曾经很吃这一套——但确实合肠胃。纪德引用了一句格言:习俗造一切,甚至爱情。他妈的这真是...
评分纪德可以说是对于存在主义浪潮十分关键的人物。他对于尼采、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推崇,对于萨特、加缪这一批人影响很大。当然,纪德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传道者,他对于世界的观察饱含激情,同时又保留着应有的谨慎,例如他的访苏日记。 1923年,纪德出版了这本关于陀思妥耶...
评分2008年9月20日凌晨读完这本书。记录如下:“这样的书,往往置身于整个人类的整个世界中。看到位于核心区的两颗伟大的心灵的会晤以及灵魂的碰撞。所见所感是一片‘光明’。”……近来深爱陀思妥耶夫斯基,从纪德的眼里,看到另一个被深层次剖析的努力恢复完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书如衣服, 拿到手上就能感知其质地~
评分赞美纪德大大,不愧是文学家迷弟! 翻译中人名有些不连贯,而且用的是法语译名,不过看这本书的人应该也都对应得上俄语原名吧
评分旧王已死,新王未立时,每个民族都需要属于自己的勇敢的‘疯子’,真正拉着后面的????群向更快、更高、更强的境界去,让????直面自己内心深处逃避的罪恶、恐惧的东西,向往的事物,否则世界就像死水一潭,在温水煮青蛙中走向毁灭。而这样尼采心目中的超人光靠智力是不够的,必须同时配合超强的行动力、组织力、先知一样的引导能力,否则就如布莱克说的:“有欲望而无行动的人散发臭气。” 陀氏和尼采一方面希望这样的超人早点降生,一方面又恐惧,又苦于自己只是看到了未来会怎样,苦于自己无法去行动去改变,只能呐喊无法推进,久而久之,他们变成了最快乐的痛苦的人,他们悟到的真理和一般人追求的完全不同,等待他们的只有离群索居和误解
评分3.5
评分在心理方面,描述过多,分析过少。福音主义足以作为一条理解陀氏思想的脉络,但远不是全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