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枫,1956年生,四川重庆人。1978年入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入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85年到深圳大学中文系任教;1989年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 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总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这本书讨论的主题是:是人类精神冲突的价值问题以及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之可能。
作者通过与东西方精神史上的哲人、诗人的个体相遇和对话,其实质在于:从中国人的立场,讨论承担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的不同的价值和道路之可能。
作者从拯救与逍遥这两个维度向我们描述了:为人类提供巨大精神支持者——总是那些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绝望者。而绝望者之所以绝望,是因为他真正地热爱生活。在无情的谎言世界里,也许只有绝望才是真实的。在绝望与希望之间,作者选择了绝望。
我指出史铁生小说的不足,并不意味着史铁生应该以进入残酷来提高自己的小说在美学上的价值。但我还是想说,史铁生的善良,有时也会妨碍他的辨别能力。比如他曾经一再向我推荐过一本叫做《拯救与逍遥》的书。我起先一直不知道这是本什么样的书,后来我在朋友家里翻了一翻,...
评分在《拯救与逍遥》中,刘小枫认为: 文化研究有两种不同的层次,要么考察文化的历史事实,要么寻访文化历史事实中所蕴含着的对现世个体生命的意义。就前一种层次的探究来说,把历史中的精神作为博物馆中陈列品没有什么要不得。这种探究并非一种精神行动,因而有理由固守历史的...
评分最近真的处于纠结的惶恐的状态,不仅仅是因为意识到人活着的虚空的状态,更是因为意识到人的局限,在自然面前,人到底算什么?脆弱不受保护地来,艰辛而又充满不确定性。 我们现在面临着这样的窘境: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思考或者愿意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在这样一个物质充盈的世界...
评分 评分感觉很好,但是很多地方没看懂.
评分大二时看的吧,看得头疼死了,但有的地方还是印象极深刻,鲁迅那章
评分破坏力巨大的一本书,在我在中文系熏陶渐染起的价值殿堂即将落成剪彩之际,读到这本书,他默不作声地抽掉了拱顶石。然后走开。 一切要从废墟上重新来过,而再盖起的是会什么?或者我想要盖起什么?目前都还难说,只是,不再是“中文气质”了。 改变人生的书,应该记一笔。不过,对于这本书的一再易稿,我实在很遗憾。和某大叔说过。
评分破坏力巨大的一本书,在我在中文系熏陶渐染起的价值殿堂即将落成剪彩之际,读到这本书,他默不作声地抽掉了拱顶石。然后走开。 一切要从废墟上重新来过,而再盖起的是会什么?或者我想要盖起什么?目前都还难说,只是,不再是“中文气质”了。 改变人生的书,应该记一笔。不过,对于这本书的一再易稿,我实在很遗憾。和某大叔说过。
评分妄言、卖弄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