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故宮」是東亞近代史的產物。
故宮的魅力根源,來自於數次奇蹟似的歷史轉折。
兩岸故宮不只是珍奇、瑰麗的寶庫,
更呈現出政治權力與文化深層結構的樣貌。
「兩個故宮」的存在,串聯了什麼歷史情結?潛藏了多少政治人物的歷史思維?
《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作者、《朝日新聞》記者、「中華圈的專家」野島剛,從政治、外交的獨特角度爬梳了兩個故宮的世紀糾纏。
最會說故事的媒體人,帶你見證兩個故宮的歷史
本書深度揭露:
.政治權力運作下兩個故宮分合的複雜過程
.民進黨執政時期「故宮改造」的真相
.「故宮南院」何去何從?
.故宮「日本展」功敗垂成的背景
.台北故宮夢幻設計的難產
.故宮文物的漂泊與回流
兩個故宮,與其說是外型相似的雙胞胎,還不如說是一張分裂的地圖。
《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帶你見證兩個故宮彼此的生存歷史,並拼湊出中華世界的未來。
本書作者野島剛是少見對於兩岸三地華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具有深厚理解的日本人,他不僅有記者專業背景,還非常善於說故事。他在《兩個故宮的離合》這本書裡,以客觀第三者的記者角度,或者說以「為了台灣人好」的角度來解讀、說明東亞近代史的產物「兩個故宮」背後的政治權力與文化深層結構的樣貌。
簡單來說,「兩個故宮」正是因為「兩個中華」而誕生。
野島剛從北到南走訪了瀋陽、北京、京都、南京、上海、重慶、台北、香港、新加坡……,蒐集了各種參與故宮重要變遷、故宮的活字典寶貴「那志良」等人的證言,也訪問了台北歷任故宮院長:杜正勝、林曼麗,現任院長周功鑫等人,查閱了存放在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蔣介石日記,集結了有關故宮學的第一手採訪資料,並在日文版出版後,追隨著不斷變化的政治情勢,在中文正體字出版前,反覆修改增補,並特別為台灣讀者增寫了後記,追蹤了故宮「日本展」的最新情況。
野島剛撰寫本書最大的目的,並非要論述故宮的藝術價值,也不會深入探討收藏品的優越性等問題。故宮歷史,從1925年成立到1949年分裂的過程,在中台日等三地都已經有許多口述歷史及史料作品。但對於1965年台北故宮在台復館的過程、民進黨政權對於故宮的改革嘗試、中國近年大量搜尋追回文物的熱潮,和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故宮的密切交流等等,不僅是日本,在台灣幾乎仍未有系統性的介紹,這些都是本書的重點所在。
《兩個故宮的離合》共分為8章,第1章將介紹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提出的「故宮改造」計畫。第2章談到辛亥革命前後,故宮文物流出的情況。第3章分別說明日本進攻中國時,故宮向南方和西方運送計畫的過程。第4章則談論故宮文物移送台灣的1949年前後,檢視政策決定的過程。第5章解說兩岸分裂後興建台北故宮,兩個故宮因此誕生的背景。第6章則試圖解析散落世界各地的故宮文物「回流」中國的現象。第7章預測「兩個故宮」的未來。
野島剛(Tsuyoshi Nojima)
1968年出生,自日本上智大學新聞系畢業後,進入朝日新聞社展開記者生涯。曾任職於朝日新聞社佐賀支局、西部本社等,2001年起擔任駐新加坡特派員。曾赴伊拉克、阿富汗等戰地前線採訪,著有《伊拉克戰爭從軍記》(朝日新聞社出版,2003年)。其後擔任東京本社政治部記者,2007年至2010年擔任駐台北特派員。採訪報導兩岸三地華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面向議題,目前擔任朝日新聞國際編輯部副部長。近期作品有《迷之名畫.清明上河圖》(勉誠出版)、《銀輪的巨人GIANT》(東洋經濟新報社出版)。
譯者簡介
張惠君
1970年出生,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譯有《漢尼拔戰記》。
诸如台北故宫与中山纪念堂招标设计中发生的曲折故事、北京故宫与南京故宫为文物归还大打口水战引来国家领导人出面干预、溥仪在被逐出故宫前对文物的监守自盗、台北故宫与沈阳故宫一对国宝级翡翠发簪的确认、迁台大陆故宫职员从渴望回故乡到扎根台湾专心文物保护矢志...
评分这本书大陆版的封底上写着“最会讲故事的人,带你见证两个故宫的历史”,当然作为出版商来说,这是必要的宣传用语,只是,对于这本书来说,有些太过夸张。套用章诒和先生《伶人往事》的副标题,这本书是写给不看历史而又对历史稍有兴趣的人看的。 故宫,在我心里一...
评分掩上《两个故宫的离合——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的命运》 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思考作者野岛刚留在书中的那句话——“……如果抽离中日关系,就没有文物的流转。更甚者,如果没有日本,文物就不会流转,日本人等于改变了文物的命运。”是的,命运。这个词一直在书中如...
评分诸如台北故宫与中山纪念堂招标设计中发生的曲折故事、北京故宫与南京故宫为文物归还大打口水战引来国家领导人出面干预、溥仪在被逐出故宫前对文物的监守自盗、台北故宫与沈阳故宫一对国宝级翡翠发簪的确认、迁台大陆故宫职员从渴望回故乡到扎根台湾专心文物保护矢志...
活色生香
评分读的是台版,少了些预判的假设读来十分有趣。前几章讲述故宫离合的故事让人感动和唏嘘。未来的故宫会是什么样呢?各留各的吧,他们过早承担了政治意义,而往后可能依旧如此,这是文物的命运,也是民族想象的使命。
评分日本人的视角跟中国人或台湾人完全不同,其实在大时代的颠沛流离中,文物也只是政治家们手上的筹码和棋子。同样的文物,是否海外展出,在不同的时代同样的手段会得来截然相反的反应。在大时代中无论人还是文物,原来也只能随着国家博弈而飘荡。若不是那场内战,文物的历史可能完全不同,两岸的也不是现在这般观景
评分非常棒的新闻采访,有视角、有立场、有深度,有故事有人物,还有吐槽。野島剛作为常驻台湾的朝日新闻记者,可谓对台湾政治与两岸关系问题有独到的理解。
评分讲真,作者起码有一点是对的,在北京故宫,根本就没有心思专心看文物。同样的问题在埃尔米塔什或者卢浮宫就不会出现,说明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