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为:导言,第一章19世纪中国绅士之构成和特征的考察,第二章19世纪中国绅士的人数分析,第三章19世纪中国绅士的科举生涯,第四章对于19世纪中国绅士传记的数量分析。
这本书分析了所谓的上层绅士和下层绅士的构成及其积极的社会功能。其中,关于学额的讨论值得关注:清朝的学额制非常像现在这样,“学额与应试人数之间,或者学额与地区人口之间,并没有固定的比例”(p. 74);又,朝廷对客家人、棚民和少数民族有特殊学额。自太平天国之后,咸...
评分某种程度上是由于通俗文化的渲染,普通人对清代政治和官吏的印象基本上是负面的,充满了腐败、无能、黑暗的空洞指责。然而如果横向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古代行政体系在大部分时间可说是相当高效的,以一支人数相对很小的官僚队伍就基本上井井有条地管理着这个庞大的帝国,百姓...
评分正好可以同费孝通的<中国士绅>配合看.费的书更加宏观,有历史纵深.而此书恰好可以补充费的书中言之未详的细节问题. 比如说,<中国士绅>中指出:中国人当官的目的,是靠为皇帝服务,从中获得保护自己,同时为自己和亲戚开后门的好处.当官就好像打了一针预防针,从此对皇帝随心所欲的暴...
评分某种程度上是由于通俗文化的渲染,普通人对清代政治和官吏的印象基本上是负面的,充满了腐败、无能、黑暗的空洞指责。然而如果横向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古代行政体系在大部分时间可说是相当高效的,以一支人数相对很小的官僚队伍就基本上井井有条地管理着这个庞大的帝国,百姓...
评分老大借走了,啥时候还?
评分士绅研究定鼎之作,应和费老那本结合来看~~~
评分对用数据说话的研究总有些害怕……
评分士绅研究定鼎之作,应和费老那本结合来看~~~
评分与农民和统治阶级形成缓和带的,是绅士阶层。而在民间真正渗透传统礼教思想的,却是绅士阶层。在当今中国,这个阶层已经没有了,因此才有各式各样的社会失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