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魏晋之际的诸种研究,大体是站在陈寅恪先生相关论述的延长线上加以发展、修正,运用政治集团学说所具有的利弊在这一时段的研究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自从1980年代以来,涌现了不少从个别历史事件的考证入手,通过细节的考证复原魏晋之际政治变局的佳作,本书之作亦得益于此。本书采取将政治史与家族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政治史的脉络中探讨西晋权力结构从形成到崩溃的过程,另一方面考察魏晋大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交往网络,探究这一网络在魏晋政治变局中发挥的作用。
仇鹿鸣,民國七十年(1981)生于上海,八十九年(2000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九十二年(2003)获得提前攻读硕士资格,九十四年(2005)转入博士阶段学习,九十七年(2008)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曾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国学研究》、《唐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十餘篇,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中古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士族政治、石刻文献等领域。
精彩的学术研究和写作,带给我自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之后最酣畅的阅读体验,很难想象这只是作者27岁时的博士论文,复旦本硕博8年即毕业,第一本专著就可以达到如此高度,令吾辈叹服。在陈寅恪的时代,史料信手拈来是一种独门绝技,在互联网的今天,已无门槛,但对史料的深入...
评分一个良好的历史学家必然是一个推理学者。在信息充分发达,史料俯首即是的网络时代,考验的不是新材料的获取,而是如何从千头万绪,千丝万缕的历史记载中,辨伪存真,理清脉络,探寻历史的真相,得出信服的结论。其中,严谨的学术训练是前提,而串联线索,打破迷局的能力得很大...
评分三国共读群讨论的时候嘟嘟姐说“司马篡位,有点理所当然的样子。”我不由想起之前读过的本书,所以又看了一次,作者抽丝剥茧分析司马氏在曹魏政权结构中通过乡里、姻亲等关系构建自己的家族网络,司马父子内外的数次举动铺平了取代曹魏的道路及后来的为政举措,完美回答了“理...
评分以史鉴今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这本书的关键字,是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二者是什么关系?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按照本书的回答是肯定的。王侯将相的儿孙,大多数时间都是王侯将相。 政治权力由哪个阶层来进行控制?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政治权力大多数时间...
评分朋友的哥哥的毕业论文。
评分中规中矩的魏晋史研究,从研究材料上看,并未超出民国以来学术研究的范畴,不过能够在高手林立的魏晋时期写出这么一部扎实的作品,实在不易。从研究方法上看,除了继承陈寅恪、田余庆的政治史写作外,对于现代政治学并不大采用,这与阎步克的研究拉开了距离。也与日本的贵族-平民转型的框架有所区别。应该说是细密胜过宏大的研究。
评分我的博士论文如果可以写到这样高的水准,我也就可以心满意足了!
评分写得精彩,比干巴巴的制度史好看太多。唉,世说新语真是一本杀机四伏充满着刀光剑影的书啊。往后重读,想来要多经历一些惊心动魄的时刻。又:除了偶有引用碑铭之外用的都是晋书一类的常见史料,却能于寻常文字间做不寻常语,此等地方真真厉害。
评分倒是对当今nepotism以及crony capitalism有些启发——世家大族的人际网络并非外界想象的铁板一块,其不稳定与流动性可能远比想象来的要高要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