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著作中**一部文史普及读物,这本小书完全面向大众读者,每篇文章仅几千字,行文亲切朴实,颇为口语化,却又不失严谨。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
吕思勉(1884~1967),字诚之,今江苏常州人,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先后曾在常州府中学堂、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包括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黄永年等人。吕思勉是我国现代史学界**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
读完才知道什么叫“大家”。资料翔实,旁征博引,自不用挖空心思,乃至哗众取宠。说易中天讲三国,观点方面多依吕本,堪称明智。其余众人中,马亲王当然有其骨骼清奇之处,但他自己也明了,是由文学创作出发的别出心裁,并不是严谨的历史研究。而再往下的其它三国“研究”,看...
评分近读中华书局出版的《吕著三国史话》,受益匪浅,然察此书有前后矛盾处,吕思勉在两篇文章中,对姜维的道德问题看法竟完全相左。 史话中《姜维与钟会》一章分析了姜维降钟会的心理。吕先生认为姜维不可能给后主写密信表白心迹,但仍肯定姜维不是轻易降敌之人,推测"假使...
评分近读中华书局出版的《吕著三国史话》,受益匪浅,然察此书有前后矛盾处,吕思勉在两篇文章中,对姜维的道德问题看法竟完全相左。 史话中《姜维与钟会》一章分析了姜维降钟会的心理。吕先生认为姜维不可能给后主写密信表白心迹,但仍肯定姜维不是轻易降敌之人,推测"假使...
评分近读中华书局出版的《吕著三国史话》,受益匪浅,然察此书有前后矛盾处,吕思勉在两篇文章中,对姜维的道德问题看法竟完全相左。 史话中《姜维与钟会》一章分析了姜维降钟会的心理。吕先生认为姜维不可能给后主写密信表白心迹,但仍肯定姜维不是轻易降敌之人,推测"假使...
评分《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均记载,赤壁之战前夕,刘备被曹操的兵马追击,节节败退,路过襄阳时,诸葛亮劝他攻击刘琮,荆州可取,刘备说:“吾不忍也。”玄德的仁义,这可做个明证。不过认真思量,拿下襄阳固然不难,但曹操大军即将席卷而来,如何去守一座孤城呢?这计谋似乎...
这本书可谓是易中天品三国的母本了。易中天的很多观点都是来自于此书。我也是回顾了易中天品三国的讲座才回头找到这本书的。这本小书字数不多,但立意和观点却很独到。能让有一定史学基础的读者对三国这段历史有新的认识。作者是比较推崇曹操和诸葛亮的。但有些观点则比较极端,着重体现在附录里的文章。摘抄如下: 1,当一种制度的命运未至灭亡的时节,虽有弊病,人总只怪身居其位的人不好,而不怪这制度不好。 2,县是内陆行政单位,郡最早用于称呼边界行政单位。也就是说郡的设立,一开始就有镇压性。 3,行政官宜用资格较深的人,有手腕有技术。监察官宜用资格较浅的人,有理想有锋锐。
评分附录没能力看下去。。。
评分很有启发。
评分重读
评分几乎是把所有主要人物和主要典籍都拎出来分析了一遍,曹操吹,刘备、周瑜黑。不过既然老先生说读书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盲从别人的观点,那我就是不同意老先生大夸魏武帝的行为。附录引经据典更丰富、观点较多、分析冷静有条理,比正文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