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话》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唯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对史上存在过的三国与文学中塑造的三国,在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等方面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三国史话》是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
吕思勉(1884—1957年)
1884年中法战争殃及东南沿海,吕思勉就在此时(字诚之)诞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世家。青少年时期,康梁思想因战事而广为传布,吕思勉深以为是。因此,从十多岁开始,吕思勉就留心物价等生活细节,做大学教员期间曾撰文为食堂的碗筷消毒提建议。体现在治史上,则吕思勉突破了历史只为帝王将相做谱牒的片面性。随后,他又谨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这些治史思想和方法深刻体现在吕思勉的教书、著述之中,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据说,因吕思勉的新式思想和见解,其讲学授业充满意趣,门下多出名人。唐长孺自称吕先生的私淑弟子,杨宽在光华大学坐堂听课于吕先生,钱穆、黄永年、张芝联、赵元任等也都是他的学生。
新式思想和方法,辅以精读《二十四史》三四遍之功力,吕思勉一生著作等身。谭其骧说,以一人之力几乎写完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没有见过第二个人”。严耕望评价他为,在现代史学史上,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
1951年吕思勉和光华大学随院系调整并入华东师范大学。1957年逝于上海,终年73岁。
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我曾读过他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吕著中国通史》,深感他论史之周详精当,观点之新颖独到,文字之朴实流畅,不愧为名家名作。新近拿到一本他所写的《三国史话》,据称是其唯一...
评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去年易中天火了一把,掀起一股三国热,书店里猛然添了许多跟三国有关的书。易中天《品三国》,柏杨《柏杨品三国》,沈忱《煮酒品三国》,连中华书局也趁势出了《吕著三国史话》。据说易中天言必称吕思勉,实际上易的不少观点便本源于吕。 吕思勉在史学方...
评分在这个浮躁喧嚣的时代,我们对信息的接受和筛选能力急剧降低,身边杂音太多,难以潜心阅读。拿史书来说,历史原是正襟危坐于讲坛之上,近年来接地气的历史通俗读本层出不穷,作者的调侃和戏说常让人看得乐不可支,这固然是满足了大众乐于轻松了解历史的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
评分根据现在的很多记录,道教的创始人是张道陵,号称张天师。 然而,根据吕思勉先生在《三国史话》中的考证,他认为张道陵(原名张陵),是其孙子张鲁所包装出来的。 根据吕老的判断,当初道教出自三国时期的张角(黄巾头目),张修,张鲁(两为益州刘焉部将)和于吉。 大家都奉...
评分吕思勉是谁?我记得小学课本的编者里有这个名字。是的,吕思勉是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这本《三国史话》正是吕思勉的作品。虽然著时已是几十年前,但读起来仍有收获。 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思想性高。某些观点一针见地,十分准确。比如说到事汉时期西凉兵的扰乱问题,作者...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话,只是旁观者不负责任之辞,并不是真理。因为当局者的环境,旁观者总不能尽知。假如一个人对付一个问题需要照顾三方面,而旁观者只知道两方面,那从旁观者看起来,这个问题自然要好对付得多。在当局者,还要多顾全一方面,旁观者所主张的办法,他就绝不能采用。初中有一个课文《弈喻》
评分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话,只是旁观者不负责任之辞,并不是真理。因为当局者的环境,旁观者总不能尽知。假如一个人对付一个问题需要照顾三方面,而旁观者只知道两方面,那从旁观者看起来,这个问题自然要好对付得多。在当局者,还要多顾全一方面,旁观者所主张的办法,他就绝不能采用。初中有一个课文《弈喻》
评分書是極好的,只是出版社太爛~
评分附录只读了第一篇
评分不愧是史学大师,金句好多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