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对

瞻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阿来
出品人:
页数:320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
价格:3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113796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阿来
  • 西藏
  • 历史
  • 小说
  • 川藏
  • 文学
  • 近代史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哲学
  • 反思
  • 对视
  • 认知
  • 思维
  • 洞察
  • 智慧
  • 自我
  • 存在
  • 觉醒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朝政府六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

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

这就是瞻对!

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

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同时也展现了汉藏交汇之地的藏民独特的生存境况,并借此传达了作者对川属藏族文化的现代反思。

作者简介

阿来(1959年-),男,藏族,出生于四川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曾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总编及社长。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5届茅盾文学奖,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41岁)及首位得奖藏族作家。2009年3月,当选为四川省作协主席。其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散文《大地的阶梯》等。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由四川进西藏的大道上,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有三十六个人被藏语称为“夹坝”的人抢劫了。在那样的年代,一行人路经僻远而被抢劫,以至被谋财害命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却先上报到川陕总督庆复那里。又由庆复上奏给乾隆皇帝。说明这件抢劫案太不一般。原来被抢的人是一众清兵。
1.小事一件001
2.瞻对,说从前004
3.战云初布005
4.皇帝催兵008
5.大军出动011
6.1746年的年关015
7.一个插曲:藏兵020
8.总督出关023
9.钦差大臣来了028
10.瞻对与西藏030
11.胜利了033
第二章
在我的少年时代,家乡有喜欢显示英雄气概的男子会在腰带斜插长刀一把,牛皮作鞘,刀出鞘,宽约三四寸,长二三尺,寒光闪闪,刃口锋利。在我家乡方言中,此刀就被称为夹坝。
1.说说夹坝037
2.瞻对善后041
3.新乱已起,旧乱未了044
4.金川战事套着瞻对旧事050
5.班滚现身,瞻对案结056
6.闲话岳钟琪059
第三章
瞻对又出事了。大清朝又要对瞻对用兵了。
新战争,同时又是老故事。或者说,新故事按着老套路再次上演。这时,距乾隆年间第二次征剿瞻对的战事已经过去了59年。大清朝已经换了新主子:嘉庆皇帝。
1.番酋洛布七力062
2.导火线,还是一个低级军官064
3.罗总兵擅自收兵065
4.成都将军再次进剿066
5.又是重复的老故事068
6.民间传说,迷乱的时空071
第四章
至此,贡布郎加统一瞻对全境,清廷所封的上、下瞻对土司都被其消灭。清朝皇帝颁给的土司印信、号纸、官服、顶戴被他一并抛入江中。他说:“我既不做汉官,也不做藏官,靠自己的力量壮大起来,这才是我要做的官。”
1.在西藏的琦善073
2.里塘,琦善大人遇到夹坝075
3.谁是布鲁曼077
4.瞻对——铁疙瘩079
5.护法转世的贡布郎加081
6.布鲁曼统一瞻对085
7.十土司征瞻对089
8.琦善总督亲征瞻对093
9.老故事再三重演096
第五章
当晚,官寨顶上太阳落下之后,他们在楼下埋置火种,到了半夜整个官寨楼房开始燃烧,连同一切财宝被大火吞噬。大火过后在废墟之中发现贡布郎加儿子其米贡布和妻子等人的遗骸。贡布郎加和儿子邓登贡布等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不知了去向。正如空中漂浮的云朵,消失的彩虹一样。
1.瞻对征服霍尔章谷100
2.瞻对征服北方土司之战104
3.瞻对征服康巴最大土司106
4.民间传说中的多面布鲁曼110
5.继续进行的老故事116
6.里塘的“细菌战”118
7.不是每个藏人都心向拉萨120
8.西藏出兵攻击瞻对125
9.藏军剿灭瞻对英雄贡布郎加130
10.所向披靡的“神兵”137
11.一代枭雄的最后时刻142
12.英雄故事余韵悠长146
13.瞻对善后不善153
第六章
1889年秋天,撒拉雍珠和本地僧人巴宗喇嘛等领导的反抗藏官的暴动全面爆发。暴动前夕,撒拉雍珠集众宣誓:“我欲为民除害,勿杀好人,勿掳财物,封其府库,以待汉官。有违者吃吾刀!”
1.新形势下的族与国157
2.清廷重视藏区问题,但晚了一点159
3.川边藏区土司制的前世今生163
4.一次真正的农奴起义167
5.清廷第五次用兵瞻对171
第七章
清朝六征瞻对,数这次最干净利落。大获全胜的原因也很简单,经过洋务运动,清军有了一些现代化的武器。攻瞻之战中最厉害的,就是炸药。但最顺利漂亮的战事,却导致最荒唐的结果。
1.养痈者贻患174
2.清廷第六次用兵瞻对177
3.鹿传霖尝试改土归流183
4.反对变革的成都将军185
5.进退失据,在瞻对,也在西藏188
6.西藏问题国际化的开端192
第八章
赵尔丰又率兵南下去了瞻对,驱逐驻瞻对藏官藏军,将被噶厦政府占据几十年的瞻对地方收归四川。
瞻对,这个铁疙瘩就这样融化了。
1.终于要革新了200
2.皇庙也造反204
3.巴塘死了凤大人208
4.赵尔丰来了213
5.新政,不只在川边218
6.川边改土归流224
7.铁疙瘩的融化228
第九章
瞻对设县后,第一个举措就是改名怀柔县。这其实很是名实不符。有清一代,对瞻对,先后数次强力征讨,战后,又没有什么真正于民生有利的怀柔革新之举。设县后,却发现河北省已经有了一个怀柔县,为避同名的麻烦,又将县名改为瞻化。
瞻是旧地名中的一个字,“化”,全然是个汉字,组合起来,其意思是十分明白的。但如何“化”来,却是一篇复杂的头绪繁多的大文章。
1.民国来了234
2.影响至今的西姆拉会议237
3.“五族共和”口号下的边局糜烂239
4.民初的瞻化县244
5.大金白利再起战端251
6.唐柯三,久候不至的调处大员258
7.大白之战中的瞻化265
第十章
他们成功注册了一个新命名:康巴红。这个红,是康巴男人头顶上的红。那时,很多的康巴男子汉,都会在长发辫中编入大量的红绸布条或红丝线,盘在头顶,英雄气十足。
1.调处失败,特派员遇兵变272
2.还是靠实力说话275
3.诺那活佛的传奇284
4.大白之战后的瞻化29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又一次读到阿来,这个出生在阿坝藏区的藏族子弟,他笔下的西藏是有血脉流淌的。正因如此,他对藏族的书写具有他人艳羡的难以企及的优越。但我总在想,这也许会是一种“障”,与他人较为纯粹的客观的感知和传达相比,阿来的写作需要在主客观之间跳跃与转换,既要剔出肚肠条...  

评分

瞻对,位于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一带,地处雅砻江上游,纵横数百里。东邻炉霍、道孚县,南接理塘、雅江县,西依白玉、德格县,北靠甘孜县。瞻对“户皆土民”(注:《清史稿》[Z]志一○九,兵五。),世代为藏族居住,明代始设土官。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瞻对土官“各...  

评分

1 皇帝有了疑虑,不直接责问前线大员,而让军机大臣转达,这也是一种领导艺术。 2 这碉楼以后还要折磨乾隆皇帝的神经,只是不在瞻对,而在我家乡一带的大小金川。以致后来,要把大金川战俘移动北京香山,修建碉楼,以供清军研究演练攻碉之术,再千里万里派往川西深山狭谷中的...  

评分

一个藏区小城的前世今生《瞻对》 了解阿来是从《尘埃落定》开始的,中国很多作家都去过西藏,都写过西藏,可是藏族人却很少出作家,阿来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位。 不过阿来一出手就震惊四座,《尘埃落定》出版之后就成为了经典。不过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阿来却罕有新作...  

评分

瞻对,位于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一带,地处雅砻江上游,纵横数百里。东邻炉霍、道孚县,南接理塘、雅江县,西依白玉、德格县,北靠甘孜县。瞻对“户皆土民”(注:《清史稿》[Z]志一○九,兵五。),世代为藏族居住,明代始设土官。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瞻对土官“各...  

用户评价

评分

阿来:我的写作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西藏。我生活在藏地,写的历史往事,但动机是针对了当下的现实。

评分

本来以为《瞻对》是小说啊,应该和《尘埃落定》差不多吧。可是这次我感觉是在读报告,读论文,那么多引用的皇上奏章批复,累都累死了。同样的事情反复发生,这就是我最大的观后感了。必然性,然后再加上很可笑的偶然事件,促成大事件的发生。

评分

这还是写《尘埃落定》的阿来么。。。作协副主席这种title果然是毁人用的啊。我知道这不是小说,是“非虚构文学作品”,还得了某大奖。问题是:只是从史书里摘引翻译,时不时还说我发了条微博之类,擦,真的过得了自己这关么?!

评分

算是通过瞻对,简单梳理了一下西藏的历史。相对于阿来的小说,纪实作品的文笔实在是差的太多,风格上也像是博客连载。只读每章节的小标题,全书内容就一览无遗了。

评分

算是通过瞻对,简单梳理了一下西藏的历史。相对于阿来的小说,纪实作品的文笔实在是差的太多,风格上也像是博客连载。只读每章节的小标题,全书内容就一览无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