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近代日本的開端
飛向舊金山的第一步 / 日之丸演講 / 明治維新的開端 / 明治維新結束的各種學說 / 本書的觀點
第一章 是「救世」還是「王政復古」?
一、「救世」與「這不挺好嗎」
江戶小石川的捨訴 / 捨訴的口號 / 烏托邦與日本國家 / 「這不挺好嗎」 / 「這不挺好嗎」各派學說 / 「救世」與「這不挺好嗎」 / 自然而然的理論
二、從「大正奉還」到「王政復古」
德川慶喜的意圖 / 德川統一政權的構想 / (土反)本龍馬的官制案 / 「玉」與「戲劇」 / 「王政復古」軍事政變 / 小御所會議 / 「王政復古的大號令」的思想
第二章 戊辰的內亂
一、鳥羽伏見之戰與五箇條誓文
赫本博士的信件 / 公議政體派的反擊 / 鳥羽伏見之戰 / 大阪遷都論 / 循序漸進的行動樣式 / 五箇條的誓文及宸翰 / 誓文的政治性 / 被遺忘的誓文 / 誓文的第一步
二、上野戰爭、奧羽越列藩同盟
環伺的國際勢力 / 勝、西鄉會談的內幕 / 上野戰爭與東京 / 奧羽越列藩同盟 / 兩枚的文書 / 河井繼之助與北越戰爭 / 東北戰爭與民眾 / 失敗者的怨恨 / 嗅出差別的民眾
三、內亂終結與「御一新」
海舟的切齒扼腕 / 武士的「共和國」 / 龍蛇混雜的蝦夷地方開拓 / 死者也適用的差別待遇 / 戊辰戰爭論 / 「明治」與「維新」 / 從「一新」到「御一新」
第三章 民心的去向
一、「偽官軍」事件與隱歧騷動
草莽——相樂總三 / 赤報隊與「偽官軍」 / 隱歧的文武館設置運動 / 島民集結與放逐郡代 / 島內「自治」的體制 / 「日本經驗的縮圖」
二、諸隊叛亂與民眾
「隊伍大人」 / 諸隊叛亂 / 「長官與士兵的分裂」 / 諸隊叛亂與一揆 / 對內亂的危機感 / 抵抗思想的伏流
三、民心的去向
民心的起伏與特徵 / 支持率三成的新政府 / 百姓五郎作的下場 / 脫籍浮浪之徒 / 否定「王政復古」的理念 / 多重的危機
第四章 統一國家的形成(一)——支配的思想
一、維新政權
過渡期中的過渡政權 / 公武合體體制 / 朝藩體制 / 維新官僚
二、天皇與公議
長崎會議所 / 長崎裁判所 / 公議輿論與制度 / 口號的真相 / 天皇與公議的組合 / 國家獨立與公議 / 關鍵字——公議 / 藏在暗處的關鍵字
第五章 統一國家的形成(二)——支配的真相
一、藩政的改革
戊辰戰爭與王土王民論 / 靜岡藩的設置 / 藩財政的危機 / 藩權力的無力化 / 藩政改革令 / 熊本藩的改革 / 高知藩、山口藩 / 和歌山藩、鹿兒島藩
二、維新政權的經濟基礎
會計基立金 / 由利財政 / 「泥」銀時代 / 大隈重信的登場 / 通商司政策 / 重視外來壓力說 / 內部矛盾說
三、廢藩置縣及其真相
版籍奉還的上表文 / 政治的奉還准許 / 一石二鳥的親兵設置 / 廢藩置縣與書生論 / 導致廢藩的各項因素 / 廢藩置縣與府縣序列 / 忠勤藩與朝敵藩 / 表達恭順叛逆的想法 / 天皇親政、萬機親裁
第六章 美化天皇地位
一、天皇、宮廷、民眾
天皇睦仁的幼年時代 / 東京奠都與宮廷改革 / 全新的帝王學 / 天皇形象的深入民眾 / 從「聚集」到「動員」 / 活神信仰與天皇
二、神道、排佛毀釋及鎮壓天主教
神道的國教化 / 天皇與諸神 / 排佛毀釋運動 / 不為人知的動機 / 鎮壓天主教 / 「旅行」的故事 / 循序漸進的解禁
三、國民教化與國家神道之路
教部省與三條教則 / 神社制度的確立 / 節日的制定 / 往「天皇」固定 / 祭祀與宗教的分離
第七章 岩倉歐美使節團
一、岩倉使節團與留守政府
岩倉使節團的出發 / 使節團的特徵 / 女留學生與華族 / 使節團的目的 / 派遣使節團的重點 / 與留守政府的約定 /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 派閥對立與官僚機構 / 使節團的國家課題 / 「簡介」
二、在美國的使節團
初體驗 / 發展的原動力 / 亞洲、日本與美國 / 支配者的觀點 / 共和政治的特色 / 「粗鄙的醜俗」 / 臨陣磨槍的委任書 / 對美談判化為泡影
三、歐洲巡訪
前往英國 / 大出洋相 / 貿易、工業國英吉利 / 資產階級國家的根本 / 法國與英國 / 叛黨,巴黎公社 / 與舊幕臣的邂逅 / 俾斯麥與木戶、大久保 / 對於男女風俗的安心感 / 從「小國」踏上歸途 / 對「小國」的強烈關心 / 文明觀與亞洲觀 / 使節團的評價
第八章 內務卿大久保利通
一、明治六年十月政變
「蜘蛛之蜷縮」 / 大久保與木戶 / 征韓即制韓 / 反對征韓的想法及理由 / 一進一退的征韓論 / 大久保的秘計 / 明治六年十月政變 / 征韓論的對立基礎
二、大久保體制及內務省
政變後的政府 / 內務省的設置 / 三省體制 / 流動的藩閥體制 / 舊幕臣階級的問題 / 地方官僚 / 本籍者比率 / 大久保體制的特質 / 內務省的機能 / 警察權的掌握 / 支配地方行政
三、殖產興業與北海道
兩階段的殖產興業政策 / 工部省的政策 / 內務省的政策 / 北海道的開拓政策 / 重新檢討的開拓形象 / 對愛奴人而言的維新
第九章 徵兵令與地租改正
一、徵兵令與民眾
壬申戶籍與「家」 / 與宗門人別帳的差異 / 區長、戶長與大區、小區制 / 徵兵令與血稅一揆 / 「血稅」與外國人 / 規避兵役 / 「家」與兵役 / 詐欺、遷移戶口、失蹤 / 規避兵役的實際人數 / 徵兵令修正及民眾的抵抗
二、地租改正與農民生活
地租改正的目的 / 背負著矛盾的改正 / 地租改正法 / 加藤家與地租改正 / 野口家的情況 / 地租改正的作用及結果 / 收穫、米價、利率 / 創造出來的地價 / 忍耐五年之後
第十章 「文明開化」的內幕
一、未解放的解放令
娼妓解放令 / 解放令的內幕 / 「一君萬民」的「平等」
二、學制與文明開化
學制的實施過程 / 教科書與地方文化 / 明六社的特徵及性質 / 「文明開化」與「富國強兵」 / 「文明開化」與民眾
第十一章 東亞中的日本
一、對東亞的看法
萬國對峙與國權恢復 / 對歐美的屈服與對東亞的看法 / 中日修好條規 / 圍繞在條規上的特徵
二、出兵台灣及江華島事件
八瑤灣事件 / 台灣與朝鮮 / 出兵台灣 / 民心的動向與出兵的結果 / 江華島事件 / 日朝修好條規的邏輯 / 政治的背景
第十二章 維新的落幕
一、民選議會的理論及士族叛亂
「獵捕野狗」及傳閱文件 / 對政治主體的自覺 / 民選議會的理論 / 士族的動向
二、「私議的公議化」抗爭
維新的「美事」與「難事」 / 減租令與行政改革 / 「公議」與「私議」 / 愛知縣春日井郡的抗爭 / 公議的真相 / 地域性分裂與階層性分裂 / 福澤諭吉與農民 / 流產的直接上訴 / 四點的特徵 / 私議的公議化
三、「琉球處分」代表的意義
三種意見 / 《近事評論》的見解 / 琉球政策的特徵 / 支配階層的分裂 / 民眾的生活 / 民眾的動向 / 國際上的擔憂 / 軍事上的關心 / 「分島改約」案 / 「琉球處分」的性質 / 本州、北海道、沖繩 / 明治維新的意義
相關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