対華二十一ヵ条要求とは何だったのか

対華二十一ヵ条要求とは何だったの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名古屋大学出版会
作者:奈良岡 聰智
出品人:
页数:488
译者:
出版时间:2015-4-10
价格:JPY 5940
装帧:単行本
isbn号码:978481580805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中日关系
  • 历史
  • 国际关系
  • 东亚史
  • 近代史
  • 日本史
  • 近代
  • 中国近代史
  • 对华政策
  • 二十一条
  • 历史解读
  • 日本外交
  • 近代史
  • 中日关系
  • 条约研究
  • 国际关系
  • 东亚格局
  • 历史事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一战初期发生在中国领土上的日德之战,恐怕已被很多人遗忘。1914年9月,日本在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后不久,便派遣两支军队分别从山东省南北登陆,一路势如破竹,10月31日开始两面夹击青岛租界。七天后,德国守军不支,青岛陷落。于是继日俄战争后,日本又以270名士兵阵亡...

评分

一战初期发生在中国领土上的日德之战,恐怕已被很多人遗忘。1914年9月,日本在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后不久,便派遣两支军队分别从山东省南北登陆,一路势如破竹,10月31日开始两面夹击青岛租界。七天后,德国守军不支,青岛陷落。于是继日俄战争后,日本又以270名士兵阵亡...

评分

一战初期发生在中国领土上的日德之战,恐怕已被很多人遗忘。1914年9月,日本在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后不久,便派遣两支军队分别从山东省南北登陆,一路势如破竹,10月31日开始两面夹击青岛租界。七天后,德国守军不支,青岛陷落。于是继日俄战争后,日本又以270名士兵阵亡...

评分

一战初期发生在中国领土上的日德之战,恐怕已被很多人遗忘。1914年9月,日本在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后不久,便派遣两支军队分别从山东省南北登陆,一路势如破竹,10月31日开始两面夹击青岛租界。七天后,德国守军不支,青岛陷落。于是继日俄战争后,日本又以270名士兵阵亡...

评分

一战初期发生在中国领土上的日德之战,恐怕已被很多人遗忘。1914年9月,日本在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后不久,便派遣两支军队分别从山东省南北登陆,一路势如破竹,10月31日开始两面夹击青岛租界。七天后,德国守军不支,青岛陷落。于是继日俄战争后,日本又以270名士兵阵亡...

用户评价

评分

先生在正文内从未过分拔高二十一条之地位,实际上如其总结:“经由第一次大战至第二次大战的过程十分复杂,并非线性必然。日中关系也非从此一边倾倒,1920年代时候也仍有关系修复的十足可能。然而作为结果,正是日本在一次大战中肆意的扩张政策,使得轨道之修正最终未能实现。”想及国内五四运动,这种结论并无不妥。作者虽于学部时代研究加藤高明出身,但对其评价未失公允,以后者一手设计的二十一条要求为“世纪之失政”。本书观点引起反思,如果恰如作者将二十一条要求定义为保障满洲权益之交易筹码,那么威尔逊总统在巴黎和会将山东权益归还中国,同时满足日本种族平等提议,也许能够同时安抚中日两国之舆论。如此是否会为亚洲赢得焕然一新的二十年甚至更久?国际联盟命运或许也会大不一样…

评分

作者写21条却不懂中文是一大遗憾,不过此书确实是日本国内目前研究21条最厚的著作了,获三得利奖也实至名归,路子比恩师伊藤要更宽一些

评分

写书是意识形态输出,得奖更是主流学界审美的露骨呈现。书中两大重点(或者说是得奖所看重的点):1作者想说提出一共五号21条的要求其实最根本想解决的只有第二号满洲问题,真是忍不住吐槽了一句:of the mannsyuu,by the mannsyuu,for the mannsyuu.....(2)一举把21条的历史地位推到中日关系对立的决定性转折点这一高度。早有改判是把8年战前溯到14年,首先提前到14年这个逻辑我是同意的,但是是不是个既成历史就可以马后炮怎么响就怎么打,想怎么拔高就怎么拔高,比起想法更多的考量还是出自笔法。

评分

先生在正文内从未过分拔高二十一条之地位,实际上如其总结:“经由第一次大战至第二次大战的过程十分复杂,并非线性必然。日中关系也非从此一边倾倒,1920年代时候也仍有关系修复的十足可能。然而作为结果,正是日本在一次大战中肆意的扩张政策,使得轨道之修正最终未能实现。”想及国内五四运动,这种结论并无不妥。作者虽于学部时代研究加藤高明出身,但对其评价未失公允,以后者一手设计的二十一条要求为“世纪之失政”。本书观点引起反思,如果恰如作者将二十一条要求定义为保障满洲权益之交易筹码,那么威尔逊总统在巴黎和会将山东权益归还中国,同时满足日本种族平等提议,也许能够同时安抚中日两国之舆论。如此是否会为亚洲赢得焕然一新的二十年甚至更久?国际联盟命运或许也会大不一样…

评分

此书多湖淳在Levithan上也发表书评了。政治学家一般并非很关注历史的细节,的确,就所要讨论议题无关的事实纳入分析的范围并非是社会科学的任务。不过,此书部分验证了Jack Synder所言的战前日本军方和其他利益团体互投赞成票,从而形成了帝国过度扩展的逻辑,部分地来说是一个验证。Rosenbluth和Ramsyer在评论这一假说的时候也注意到,在何等的政治结构约束下易于导出何等的政策结果。这是一个可以提供部分支持的事例。不过,历史案例通常不适合对单一理论提供充分验证的任务,同一历史事实由不同的理论所导出的因果关系所解释。历史学家之间的论争大概也是部分的出于上述原因。就政治学者学者而言,除非验证的条件相当明确,大量参阅历史书,追寻细节,的确是没有很大意义的劳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