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德)马克斯・韦伯
出品人:
页数:198
译者:洪天富
出版时间:2003-08
价格:1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011329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马克斯·韦伯
  • 社会学
  • 宗教
  • 海外中国研究
  • 韦伯
  • 历史
  • 哲学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儒教
  • 道教
  • 中国哲学
  • 传统文化
  • 思想史
  • 经典解读
  • 古代思想
  • 宗教比较
  • 文化传承
  • 东方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儒教与道教》内容简介: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由于《儒教与道教》的研究而被西方汉学界誉为中国学研究的“伟大的外行”。在《儒教与道教》中,韦伯对世界各主要文化的经济伦理原则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个主要方面,并将它们与西欧及其他社会中的类似方面进行比较,同时从“物质”和“观念”因素方面论述了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理性”精神的原因。《儒教与道教》是海外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必引的名著之一。

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也是当代西方有影响的社会科学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印度宗教》、《古代犹太教》、《经济与社会》、《社会科学方法论》、《普通经济史》等。

目录信息

第一篇 社会学的基础
第一章 城市、诸侯与神明
一、货币制度
二、城市与行会
三、诸侯的行政与神的观念:与中东相比较
四、中央君主的具有神性的祭司地位
第二章 封建的与俸禄的国家
一、采邑制度的世袭神性的特性
二、统一的官僚体制国家之恢复
三、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吏
四、公共的负担:徭役国家与租税国家
五、官吏阶层与按配额征收的赋税
第三章 管理与农业制度
一、封建制度与财政制度
二、军队组织与王安石的改革尝试
三、国库对农民的保护及其对农业状况所造成的结果
第四章 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依存关系之缺乏
二、氏族组织
三、中国村落的自治
四、氏族对经济关系的羁绊
五、家产制法律结构
第二篇 正 统
第五章 士人阶层
一、中国人文主义的仪式主义的和以管理技术为取向的性质向和平主义的转变
二、孔子
三、考试制度的发展
四、儒家教育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五、士人阶层的等级性质——贵族与贡生的荣誉
六、君子理想
七、官吏的威望
八、经济政策的见解
九、士人阶层的政敌——苏丹制与宦官
第六章 儒教的生活取向
一、官僚政治与僧侣统治
二、缺乏自然法与形式的法逻辑
三、自然科学思维之欠缺
四、儒教的本质
五、形而上学的摆脱与儒教的入世的本质
六、“礼”的中心概念
七、孝
八、经济思想与对专家的排斥
九、君子理想
十、经典作家的意义
十一、正统教义的历史发展
十二、早期儒教的激越
十三、儒教的和平主义性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中国封建制度得以存在并稳固的保留几千年,与其有一套完备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是分不开的。而其中,儒家思想是功不可没的。它做为封建国家的正统思想规范着臣民的礼仪,儒士作为儒家思想的践行人治理国家……这些方面无不彰显着儒家思想的重...  

评分

村落系统、宗族、人才选拔、古代卡里斯玛型文化。 自从萨伊德先生的《东方学》问世以来,作为,或仍将在很长的时间内被视作“后进国家”而存在的东方各民族,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始警惕西方人的研究著作中所隐藏的“权力话语”、“后殖民要素”之类的陷阱。但是,自严复先生以来...  

评分

信任与冷漠——对韦伯的中国观察 如果把中国社会数千年来的积淀比作一个茂密的森林,那么韦伯在做中国研究时的形象就像一个拿着放大镜寻找新植物的植物分类学家。这个森林里的一切皆是全新的,每每看到与西方相似的植物便会引起他比较的欲望和联想。可惜的是,他仿佛是第一个...  

评分

这本薄薄的不到三百页的册子,花了我三天,因为读严肃书籍如临大敌是必要的,也因为译者译的实在有点硬 这是读马克思韦伯的第一本书,感觉还是很不错的,韦伯擅长思辨与逻辑推演,经常给出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论点,而韦伯对中国历史的一知半解也暴露的很明晰,很多问题他引用的论...  

评分

中国封建制度得以存在并稳固的保留几千年,与其有一套完备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是分不开的。而其中,儒家思想是功不可没的。它做为封建国家的正统思想规范着臣民的礼仪,儒士作为儒家思想的践行人治理国家……这些方面无不彰显着儒家思想的重...  

用户评价

评分

空有其名,内容不扎实

评分

空有其名,内容不扎实

评分

以中国传统历史学的的眼光来看,至少思路很新鲜

评分

太经典了

评分

匆匆读过。第一,韦伯认为儒教中国缺乏新教式伦理,所以近现代以降的中国无法像西欧一样实现资本主义式发展,其实这种视角在明治初期即已存在,而且早就预备好了对韦伯的反驳:中村正直与津田真道等人力倡新教伦理,但是他们也并未彻底放弃儒家学说,甚至十分注重二者间的共性,而日本同样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完全可以诞生于新教伦理与儒教思想的妥协与共性之上。第二,韦伯这书为文学和思想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平行研究也可以做出精品(精品绝不意味着四平八稳,没有争议,甚至恰恰相反,一部论争型著作更具价值),而其核心在于以自己的思想与话语重新结构文献,而不是在材料的后边追得气喘吁吁(化用德里达语)。最后,贯穿全书的“李格”就是理雅各啊,第141页注二里的“陈秀同”应该是指留法的“陈季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