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上下)

中国哲学史(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冯友兰
出品人:
页数:298;443
译者:
出版时间:2000-11
价格:4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172373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哲学
  • 冯友兰
  • 中国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哲学史
  • 中国
  • 历史
  • 国学
  • 中国哲学史
  • 哲学
  • 历史
  • 中国
  • 思想史
  • 经典
  • 传统文化
  • 儒家
  • 道家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冯友兰所著的《中国哲学史》两卷本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陈寅恪曾评此书,以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今欲求一中国哲学史,能骄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此书作者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紫阳之学,宜其所系统而多新解”。

这部哲学史的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其中的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等等,均为前人所未发,后人所不能改,已成为学术界的定论。故此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全著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两篇,子学时代介绍了孔子、墨子、孟子、战国、老子、公孙及儒家的哲学文化,经学时代介绍了董仲舒、朱子及清代的哲学文化。

作者简介

冯友兰(一八九五-一九九○),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二八至一九五二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五二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冯君友兰所著中国哲学史,曩尝稍一翻涉,顷始阅尽,其殊胜处诚有如审查者所言;然于佛学未能与子学俱重,故于向来之儒道拘蔽,未尽解脱,以视蔡孑民先生“不以一派之哲学,一家之教义梏其心”,似有未逮。中国民族文化,哲学乃是主脑,竖承三千年来子学佛学之结晶,而横吸欧美...  

评分

起初看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当时的自己感觉大学生活实在是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虽然自己从大一直到大三一直在看书,但感觉自己看的书是没有目的的,是一种逛街似的看书,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自己要为以后的生活开始打算的时候,就想看几本对自己以后人生的道路有路标作用...  

评分

这本书断断续续读完历时三个月之久,起因是工作。中间因事中断,又拾起来,比一直读更艰难,但每每拾起是想让自己做事有始有终。 本书是冯先生梳理中国哲学的思想脉络之作,基本按时间序列排列。上部为子学时代,自孔子至淮南王;下部为经学时代,自董仲舒至康有为;...  

评分

在阅读此书之前,我先看了书评,人们的感受出乎意料得多样:有人说这是一本接地气的教科书,有人说这是一本开拓先河的学术著作,也有人说这是西式中用的新思维,还有人说这是老爷子的观点汇编……我总结起来,大概就是这是本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的书,然而同时,这又是...  

评分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自序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1.哲学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哲学与宗教的区别:大宗教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 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 4 高于道德价值——超道德价值 2.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圣...  

用户评价

评分

当年我是以何种定力看完这两本的!

评分

专注于哲学史。

评分

专注于哲学史。

评分

读过中华书局的影印版

评分

读了一大半,一大半没懂。看来读这书时候未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