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报刊的消失和民间报人的转变,是至今令人感慨不已的事情。本书选取徐铸成、王芸生、储安平这三位民间报人,及其所主持的《文汇报》、《夫公报》、《观察》周刊,铺排史实,索隐钩沉,感受他们在1945-1957年这一历史大变局中的憧憬与彷徨,欣喜与迷惘,奋发与无奈,坚持与哀愁。几许中国新闻历程的碎片,三个民间报人的艰难抉择,一段大变局中的自由心灵史。
陈建云,生于1967年,河南南阳人。新闻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兴趣为报人与报史、新闻传播法制与伦理,著有《中国当代新闻传播法制史论》等。立身正大,为学真诚,愿与同好交流砥砺:cloudsuntree@sina.com。
此书开篇文字风格略显紧张,作者过于谨小慎微,将徐铸成写成了劳动模范,对于他在文革中遭受的待遇也只用“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来概括。 到了第二章《大公报》,言辞中显出了一丝激烈与愤慨。当然这和王芸生惨淡的后半生也息息相关。用词上,作者刻意使用了大量...
评分此书开篇文字风格略显紧张,作者过于谨小慎微,将徐铸成写成了劳动模范,对于他在文革中遭受的待遇也只用“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来概括。 到了第二章《大公报》,言辞中显出了一丝激烈与愤慨。当然这和王芸生惨淡的后半生也息息相关。用词上,作者刻意使用了大量...
评分此书开篇文字风格略显紧张,作者过于谨小慎微,将徐铸成写成了劳动模范,对于他在文革中遭受的待遇也只用“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来概括。 到了第二章《大公报》,言辞中显出了一丝激烈与愤慨。当然这和王芸生惨淡的后半生也息息相关。用词上,作者刻意使用了大量...
评分此书开篇文字风格略显紧张,作者过于谨小慎微,将徐铸成写成了劳动模范,对于他在文革中遭受的待遇也只用“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来概括。 到了第二章《大公报》,言辞中显出了一丝激烈与愤慨。当然这和王芸生惨淡的后半生也息息相关。用词上,作者刻意使用了大量...
评分此书开篇文字风格略显紧张,作者过于谨小慎微,将徐铸成写成了劳动模范,对于他在文革中遭受的待遇也只用“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来概括。 到了第二章《大公报》,言辞中显出了一丝激烈与愤慨。当然这和王芸生惨淡的后半生也息息相关。用词上,作者刻意使用了大量...
这本书不错
评分读的心潮澎湃
评分读了关于王芸生的部分,他曾经说过”戴盆何以望天?“保持独立民营报人的本色。然而越是如此,”投降“”投诚‘或“投效’的转变越是让人唏嘘不已。作者的个人抒怀还是多了一些。
评分这本书不错
评分书中可以看到这些自由知识分子的无奈,两姑之间难为妇。他们是被国民党推到共产党怀里,又是一群天真的人,一个个逃不掉被打倒的命运,读来唏嘘。他们看透了一切,超越时代太多年,也注定是悲剧。他们个人的价值只能被时间证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