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云,生于1967年,河南南阳人。新闻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兴趣为报人与报史、新闻传播法制与伦理,著有《中国当代新闻传播法制史论》等。立身正大,为学真诚,愿与同好交流砥砺:cloudsuntree@sina.com。
民营报刊的消失和民间报人的转变,是至今令人感慨不已的事情。本书选取徐铸成、王芸生、储安平这三位民间报人,及其所主持的《文汇报》、《夫公报》、《观察》周刊,铺排史实,索隐钩沉,感受他们在1945-1957年这一历史大变局中的憧憬与彷徨,欣喜与迷惘,奋发与无奈,坚持与哀愁。几许中国新闻历程的碎片,三个民间报人的艰难抉择,一段大变局中的自由心灵史。
此书开篇文字风格略显紧张,作者过于谨小慎微,将徐铸成写成了劳动模范,对于他在文革中遭受的待遇也只用“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来概括。 到了第二章《大公报》,言辞中显出了一丝激烈与愤慨。当然这和王芸生惨淡的后半生也息息相关。用词上,作者刻意使用了大量...
评分此书开篇文字风格略显紧张,作者过于谨小慎微,将徐铸成写成了劳动模范,对于他在文革中遭受的待遇也只用“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来概括。 到了第二章《大公报》,言辞中显出了一丝激烈与愤慨。当然这和王芸生惨淡的后半生也息息相关。用词上,作者刻意使用了大量...
评分此书开篇文字风格略显紧张,作者过于谨小慎微,将徐铸成写成了劳动模范,对于他在文革中遭受的待遇也只用“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来概括。 到了第二章《大公报》,言辞中显出了一丝激烈与愤慨。当然这和王芸生惨淡的后半生也息息相关。用词上,作者刻意使用了大量...
评分身为新闻人,最苦恼处乃不能自由报道,犹文人不能抒心中愤懑。处于当今之世,不免深感失落,对即将踏入的新闻界也多了几许徘徊。回首近几年的新闻界大事,前有我爸是李刚的不可触及,后有钱云会案的难平众疑众愤,今有徐武案,当局下令不准报道。 做记者南,做好记者难,在中...
评分此书开篇文字风格略显紧张,作者过于谨小慎微,将徐铸成写成了劳动模范,对于他在文革中遭受的待遇也只用“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来概括。 到了第二章《大公报》,言辞中显出了一丝激烈与愤慨。当然这和王芸生惨淡的后半生也息息相关。用词上,作者刻意使用了大量...
想了一些什么。
评分徐、储、王三人所坚持的“文人论政”自由主义思想在党权的更迭之后显得是多么地苍白无力,历史大潮迫使他们不得不改变报刊的路线方针,他们过往的执着与信念被摧残得支离破碎,无止境的批斗背后只余下几分唏嘘跟几声叹息。
评分书中可以看到这些自由知识分子的无奈,两姑之间难为妇。他们是被国民党推到共产党怀里,又是一群天真的人,一个个逃不掉被打倒的命运,读来唏嘘。他们看透了一切,超越时代太多年,也注定是悲剧。他们个人的价值只能被时间证明
评分读了关于王芸生的部分,他曾经说过”戴盆何以望天?“保持独立民营报人的本色。然而越是如此,”投降“”投诚‘或“投效’的转变越是让人唏嘘不已。作者的个人抒怀还是多了一些。
评分有点儿官样文章,但总体来说不错。波涛汹涌的历史浪潮,朝代更迭的勾心斗角中,坚持着的新闻人,是很好的。不能苛求他们失去中立立场,虽然新闻守则之一就是中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