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地下》的续集,亦为根据录音整理的采访实录。继采访东京沙林毒气事件被害者之后,作者又于1997年对多名奥姆真理教原信徒进行采访,了解邪教组织的内部情况和信徒的精神世界,提出疗救的主张。
绝大部分篇幅是原邪教成员口述的邪教黑幕,与《地下》同样详细逼真,触目惊心。
寻求疗愈的他们为何制造了“地铁沙林”这一毫无救赎可言的无差别杀人事件?他们为何难以在现世中正常生活?他们追求的梦想国到底在哪里?
直面奥姆信徒进行的彻底访谈,和河合隼雄先生之间的不设防对话实录,揭示现代社会包裹下的内心阴暗的一面。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一个外国人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要不要自杀? 1980年左右,在村上刚刚写完《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球游戏》时,他决心当一个真正的作家,但是这有一个问题,作家有两种:追求故事的,和追求语言的。他想了很久,决定自己要做一个主要追求故事的作家。所以在18...
评分首先,不同意本书的销售策略“村上春树的转型之作”。 第一本村上春树的书,是高中时的《挪威的森林》。选择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听说非常有名。出于高中生某种莫名其妙的自尊心和优越感,想读点小众又有品的东西。读完后没有任何感觉。既不觉得好看,也不难看。只是把这本书...
评分这本比起地下1来更能吸引我,走上非同寻常道路的人,比起平常百姓更有其吸引人和独特之处。当然,这不代表自己更赞许前者的道路和具体做法。 与村上的感受相同,读毕此书,更突出地感觉到因为某种原因(或许正如村上所说,缺少一个接收从社会边缘跌落的人的平台),奥姆式的概...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反省的书。我不停的动摇,像风中的芦苇。信仰邪教的他们与信仰正教的我之间到底有多少差别,我看不出来。在看细井真一的自述时,意识到他的想法与我如出一辙时多少让我有些震憾。我与他有什么不同?如果我有和他一样的机会,难道我不会误入歧途? 当我沿着村上的思...
评分我是不看灾难片的,因为非常容易代入情绪。即使是《2012》这种水的不能再水的灾难片,也足以让我看过之后的那个晚上无法好好入睡。我躺在床上反复的想,如果闭上眼睛,天崩地裂,大地震,大海啸来袭该怎么办,我反复的想好想这件事很快就会发生,直到头疼的不行才勉强睡了过...
或许他们考虑问题考虑得有点儿过于认真了,或许心灵多少有过创伤,或许因为无法同周围人息息相通而多少感到烦恼,也可能因为好不到自我表达的手段而在自尊与自卑之间急剧徘徊。那或许是我,或许是你。把我们的日常生活同含有危险性的偏执性宗教隔开的那堵墙,说不定比我们想象的浅薄得多。
评分村上在纪实类文学方面还是有些稚嫩的感觉,可能人生太顺遂和美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
评分: I313.55/4925-1
评分一座精神的废墟,一条悲怆的、狭窄的求存之路。读完全书的感想是,奥姆作为纯粹价值的理想国只是其结果的必然,而结构中无限汇集的是整个世界崩塌后无处寄放的游魂。高仓阳毬说,「谢谢你选择了我。」差不多,就是这么回事吧。
评分比起采访受害者,我对于采访教团内部人士兴趣很浓厚。突然对奥姆真理教有很大兴趣了。。。求加入,哈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