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有印象主义色彩,意境新颖,同时由于受佛教影响较深,作品常带有消极悲观情调。代表作有《雪国》、《古都》、《睡美人》、《伊豆的舞女》等。川端康成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项殊荣的东方作家。
散文《花未眠》是川端凌晨四点醒来后写就的。当时,他发现海棠花在夜晚还盛放着,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美的哲学思考。川端从时常生活的琐事中得到了美的感悟。散文完美地展现了川端对于美的敏锐的感受能力。 司泽忧河在《静夜里错过的美》中评论说,读川端的《花未眠》,“只觉...
评分此书是川端的散文集。说实话,可真“散”呀!作者信马由缰,东西写的海阔天空。读来令人无语。要是按传统读法可真有些困难。也许这就是新感觉派的特征。 不过许多篇章读来似有画感。让人如同在影像中一般。也是,本来读书便是休闲,何必一个本正经,还要有主干,有故事,有逻辑...
评分此书是川端的散文集。说实话,可真“散”呀!作者信马由缰,东西写的海阔天空。读来令人无语。要是按传统读法可真有些困难。也许这就是新感觉派的特征。 不过许多篇章读来似有画感。让人如同在影像中一般。也是,本来读书便是休闲,何必一个本正经,还要有主干,有故事,有逻辑...
评分读完整本散文集,心中又莫名其妙增添几层悲哀。川端康成的悲哀在于他生世的悲凉,其文言称日本古典传统,是在其旅欧的几篇散文中。面对几分陌生的大陆,川端康成像意识到自己孤苦身世一样敏感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民族身份,其文便在西方文化中谈起了日本古典传统的“物哀”。 川端...
评分毕业时从宿舍搜罗了许多她们不愿搬走的书,不太喜欢日本文学,想想读了半本的《挪威的森林》和《千只鹤》,文字不是不优雅,感情也绝非不细腻,只是那隐秘、阴暗、温吞的气质让我无法醉心。 川端的文字是美的,不容置疑,他继承了东方作家细腻的传统,笔触柔软。是的,我只能用...
从日本的文化来说就是一种虫子视角,万物有灵。把没有生命的和有生命的关联起来。像一个毛毛虫在自然世界里,看到窗户开了,会觉得窗户有自己的生命,因为自己很渺小,什么东西都很强大。他们就喜欢这样的看世界,然后描述心里世界。以及一个很重要的“物哀”的国学论,物哀不仅渗透日本的文学也同样影响着舞蹈、艺术等。本书里川断康城也有提及,感觉本书就是在告诉我日本的文化的独特魅力,虽然承载着东方古典,也被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是日本的文化是最不一样,盛开的像樱花一样
评分叶渭渠算是诠释川端的权威了 .共通文化,独特美感
评分"我讨厌自杀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为死而死这点上." ---<临终之眼>,1933年
评分最后有关于东山魁夷的
评分刚读的时候,总觉得散文并没有小说那么引人入胜,但是越读到后面越否定了一开始的想法。应了书名,美丽的存在与发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