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迷人的笔触,以十九世纪的政治和社会革命为背景,透过歌德、马克思、陀思妥耶夫斯等人的主要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矛盾和暧昧不明的现代世界画面。通过重新阐释马克思和深入思考罗伯特·摩西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影响,作者标示出了二十世纪及其以后的发展轨迹。他得出的结论是,适应不断的变化是可能的,建设真正现代社会的希望也正是在这里。
这本书中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波德莱尔所提到的象征现代生活独特性质的两种状态——流动状态(“漂泊的存在”)和气体状态(“像一种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前者是变动不居的不确定性的生动阐释,而后者提醒我们——现代性是不可逃避的。总的来说,马歇尔·伯曼对现代性的感知...
评分p43一上来就明确了 从福柯的语言牢笼复归19世纪生机勃勃的现代性的主旨 回到那种辩证状态 每一种事物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p165 马克思从来没有发展出一种关于政治共同体的理论 但现代人可能创造不出什么政治联系 以一种出奇的乐观收尾 阅读体验很不错 几个点是选取得很精的
评分 评分这套丛书的主编在总序中引述伯曼的引述——如马克思所说,在那里,“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这样我就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这本书的名字竟是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其实这本书的第8页还有一句话十分拗口——后现代的深奥标记是,“甚至丧失了对已丧失的叙事的怀旧”。 在我看...
评分p43一上来就明确了 从福柯的语言牢笼复归19世纪生机勃勃的现代性的主旨 回到那种辩证状态 每一种事物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p165 马克思从来没有发展出一种关于政治共同体的理论 但现代人可能创造不出什么政治联系 以一种出奇的乐观收尾 阅读体验很不错 几个点是选取得很精的
这书写得也太过动情了。
评分圣彼得堡一章尤其令人激动。真想穿越到中学时敲打自己多看一些小说…
评分这书写得也太过动情了。
评分五篇文化散文,话题:歌德《浮士德》;《共产党宣言》;波德莱尔;彼得堡历史视角(区别于莫斯科视角)的俄国文学;纽约城市随笔。
评分圣彼得堡一章尤其令人激动。真想穿越到中学时敲打自己多看一些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