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旅美中国历史学家王笛对成都社会史的研究著作,作者从下层民众的角度详细描绘了晚清到民国初年的成都丰富的城市生活,为我们呈现了在邻里穿梭的小贩和工匠、打扰居民的乞丐和流氓、宗教仪式和娱乐,以及充满活力的茶馆。
王笛
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讲座教授,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同时兼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曾在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美国全国人文科学中心、加州伯克利大学做客座研究。主要著作有《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中华书局,1993年)和《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3年)。《街头文化》一书获2005年“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著作奖”,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被《中华读书报》评为2006年十佳图书。
我认为本书贵在其分析的视角和方法,是一种真正的从下而上的史学研究。与杜赞奇的书相比,作者的不同在于运用空间极其中的人来研究“上下互动”,而杜赞奇是通过研究整个华北区域的农村来体现互动的变迁。在研究个案的选择上,两者是不同的。 但是,我认为作者仍然是...
评分第一部分:全书概览 当我们徜徉在2006年的成都书市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本书,作为一本学术著作,它赫然进入了畅销书的行列。阅读这样一本书的不仅有学者、教师,还有许多的普通的成都市民。或许,他们是为了了解海外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或许,他们是在找寻这个城市...
评分读王笛博士新著《街头文化》 一直以来,大众被淹没在精英话语或言“文化霸权”之下,以至于“我们听不到占人口中绝大多数的民众、特别是下层民众的声音,好像他们没有思想或他们的思想无足轻重。”而有关下层民众的文化或历史,基本上是由精英记录、表述,带着智识阶层独有的价...
评分第一部分:全书概览 当我们徜徉在2006年的成都书市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本书,作为一本学术著作,它赫然进入了畅销书的行列。阅读这样一本书的不仅有学者、教师,还有许多的普通的成都市民。或许,他们是为了了解海外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或许,他们是在找寻这个城市...
评分读王笛博士新著《街头文化》 一直以来,大众被淹没在精英话语或言“文化霸权”之下,以至于“我们听不到占人口中绝大多数的民众、特别是下层民众的声音,好像他们没有思想或他们的思想无足轻重。”而有关下层民众的文化或历史,基本上是由精英记录、表述,带着智识阶层独有的价...
“改良、革命和其他政治运动使中国城市发生了剧烈变化,但这一切是以民众逐渐失去代代相传的相对稳定的传统和生活方式为代价的。而且,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重建,经常并非是以民众利益为考虑的,也并不容许他们对此享有平等的权利。所以,对大多数下层民众来讲,或许可以这样认为:他们失去了一个旧世界,但并没有得到一个新世界。”
评分可爱的社会学著作,从成都这一城市60年间的社会景观变化入手,梳理民众、地方精英与国家三者间的关系嬗变。史料运用丰盈全面:西方人的图像提供了冷峻实录,而国人的竹枝词、小说则增益了抒情性的回忆补充;论证线索也得当精致,在布罗代尔对“日常”重视的启发下,镜头从街头社会的民生细节入手,最后转入地方精英的改造图景以及国家权力的碰撞时局,描述画面栩栩如生,如在眼前,青羊宫、新南门、春熙路,都是熟悉的空间方位,成都话又亲切地不得了,好多地方读来微笑不已。希望有更多的细部地方史考察来充盈我们对于大历史和自身的了解。
评分英文本已閱,03年街頭文化08年茶館,王迪這兩本是都是不錯的參考
评分让人想把成都的大小街道走完
评分对了解老成都很有帮助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