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表现主义在小说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德语文坛成就最高的小说家,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
《城堡》是卡夫卡三部长篇小说中的最后一部,始写于1922年,小说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土地测量员K受命赴某城上任,不料却受阻于城堡大门外,于是K同城堡当局围绕能否进入城堡之事展开了持久烦琐的交涉。城堡就位于眼前的一座小山上,可它可望而不可即;它是那样冷漠、威严,像一头巨兽俯视着K;它代表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那儿等级森严,有数不尽的部门和数不尽的官吏,还有数不尽的文书尘封在那里,长年累月无人过目,得不到处理。面对这座强大的城堡,K很无奈,直到最后也未能进入城堡。
小说自始至终笼罩着一种神秘、梦魇般的气氛,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鲜为人知,其作品也未受到重视,身后却文名鹊起,蜚声世界文坛。他被称为“作家中之作家”。《城堡》是其最具特色、最重要的长篇小说。
卡夫卡,一个多么有趣且吸引人的名字,还有他的照片那双清澈如月亮般的眼睛,好像可以洞察世间事物一样,无论是有形存在的事物,还是无形存在的事物都逃不过他那双眼睛似的。我印象中很早以前接触过他的一篇短篇小说,那就是他的最为人所知的《变形记》。而真正接触他的...
评分 评分这不是一篇正式的评论,只是我看书时候做得一些笔记,文笔手法上也没什么渲染,病句错字也有,应该很多(笑),但其中有一些自己最直接最真实的想法的记录。拿出笔记的后半部分。有心思能看完者我想也不多吧。笔记以原著的章节为顺序,对内容作了123....的分别讨论 我的卧室...
评分 评分PRAGUE的城堡本来是金碧辉煌的,但到了KAFKA笔下就成了外观上很破旧但对外人来说是不可进入的城堡。 但还是有进入的希望,虽然希望的值是无穷小,土地测量员K就是因为这只有理论上的希望周旋一生,最终不仅没进城堡,而且一生也没做出别的成就。 本以为这...
张荣昌的翻译还是不错的
评分读书而言,卡夫卡总是一座越不过去的高山,这次重读城堡还是做了一番功课的。现代主义小说的一大特征就是故事性的弱化,读现代主义,必须放弃读精彩故事情节的心理预期,这也意味着这个过程可能是不怎么具有阅读快感的,城堡当中复调式的对话和象征式的寓言会让人产生强烈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来自于卡夫卡本身,卡夫卡本人是很内敛的弱者形象,而这种性格投射到k身上则颇具反抗意识,卡夫卡着重强调一个人存在于社会的异化,很多人认为是那个时代社会的缩影,我倒觉得这可能只是他本人的独特性,毕竟卡夫卡写作可以说是纯个人意义上而不是为了剖析社会。
评分无处排解的孤独 假期重读
评分张荣昌的翻译还是不错的
评分身为一个正在漂泊的异乡人,对书里很多东西感同身受又不完全相同。我看书太喜欢带入个人情感了,所以即使这本书流露出满满的荒诞感我也一度感到愤怒或悲伤。 我正是那个大吵大闹胡乱抓的孩子,本来沉着冷静能得到的东西,非要哭闹着将桌布扯下来,于是东西散落一地,再也得不到了。 难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