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企业主家庭。1899年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皙学和文学。1903年获博士学位。16岁就在刊物上发表了处女作。1901年第一部诗集《银弦》出版。1911年出版的小说集《初次经历》写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动的心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瑞士,他的第一部反战剧《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战后他目睹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马来狂人》(1922)、《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感情的紊乱》(1927)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他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1942)、小说《象棋的故事》(1941)以及未完成的长篇传记作品《巴尔扎克》都在作者死后先后出版。1982年在作者的遗稿中又发现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富贵梦》。
其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看不见的珍藏》 ,《月光小巷》,《里昂的婚礼》,《无形的压力》 ,《偿还旧债》,《女仆勒波雷拉》, 《偶识此道》,《旧书贩门德尔》, 《既相同又不同的两姐妹》,《是他吗?》, 《变形的陶醉》,《象棋的故事》 ,《情感的迷惘》,《奇妙之夜》, 《雷泼莱拉》,《一颗心的沦亡》, 《巧识新艺》,《旧书商门德尔》,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桎梏》 等。
茨威格擅长传记文学, 曾写过《人类群星闪耀时》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找了找目录,因为茨威格的书,我看到的大多数是合集,但是这个版本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我当时觉得有一点失望,因为只能看到一篇,而不是我希望的好几篇。但是,在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又突然觉得很庆幸,这个随手翻来的开本,和其厚度刚刚适合阅读,好让我...
评分我是一口气看完这本书的。很多细节并没有细细品。 读了茨威格的很多书,这本书也不例外给我的印象是:茨威格懂女人。 这本书包含了两个事件。 一个是亨**夫人因对一个极具魅力的男人抛弃家庭,被同住酒店的夫妇们非议,而“我”为亨夫人辩解,引起了公愤。这时一个有威信的四...
评分这同一套茨威格选集,前几本我都有。印象中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或者象棋的故事?)中肯定收录了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其余目录中列的,包括里昂的婚礼,感情的混乱, 女人和大地等等,都有所收录,为什么又单出一本集子,换个名字?刚才差点手一快就要叫在国内的同学...
评分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找了找目录,因为茨威格的书,我看到的大多数是合集,但是这个版本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我当时觉得有一点失望,因为只能看到一篇,而不是我希望的好几篇。但是,在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又突然觉得很庆幸,这个随手翻来的开本,和其厚度刚刚适合阅读,好让我...
评分女人在感情中投注的时间和精力往往大过她所爱的那个男人,当然我并不是为了否定男同胞们做出的不懈努力,只是往常意义中,女人为情做出颠覆性格的决定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虽然在现实中很难在小样本里举例,但茨威格的小说一定是最好的说明。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开...
茨威格说,不如光明磊落的顺从自己的本能
评分一生都在24小时中
评分其實寫得最好的明明是這篇 _, 當然還有就是象棋的故事和看不見的收藏
评分“人生就像一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C太太认为所遭受的就像这件袍子上的虱子。如果不这么认为呢,毕竟这件事情已经让她体会到之前人生所未向她展示的景致,让她大开眼界,为什么因为之中一部分的不如意而如此断定?
评分波澜壮阔的心理描写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