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玻璃球游戏》是黑塞最重要的长篇小说。
一个未来的世界里,玻璃球游戏是音乐和数学演变而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精神财富。纷繁的政治和战争,人类文明正面l临毁灭的威胁。为拯救和宣扬人类这一精神文化,某宗教团体在做不懈的努力。克乃西特是个孤儿,由该宗教团体抚养成人,他天资聪颖,凭借出众的才华和优越的组织才能,在这个精英群体里不断升华,直至团体的最高顶端,成为玻璃球游戏大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再满足这个与世隔绝的精神王国,觉得在这种象牙塔里对民众是不可能有所贡献的。他来到现实世界,试图用教育来改善整个世界,然而事业未竟,却在一次游泳中不幸溺水身亡。
《玻璃球游戏》是老年黑塞回溯其一生的精神体验的结晶。十二载的苦心创作,作者几乎动用了一切文学手段:诗歌、小说、格言、书信、传记、文学理论等,应有尽有,各种题材在书中既打成一片又相对独立,附录中三篇记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信仰者的传记尤为精粹,它们貌似互不相干,本质上却与整部作品浑然一体,密切呼应,令人叫绝。
《玻璃球游戏》由张佩芬翻译。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题目完全不矛盾,毫无疑问,这是黑塞最杰出,最优秀,最能体现其个人思想的一本书了。黑塞在中国出过的作品我业已读完,因此也就借这本书的宝地来说说黑塞。关于黑塞,他似乎执着的在写两个主题,一个是无限的追求自我,一个是理想世界与世俗世界的冲突和相互妥协。无论是荒...
评分有的时候,人只能从书中看出自己。就像黑塞认为,智慧不能传授,唯有依靠个人自发经历觉醒。同样的,一本书再丰富再厚重,也许读完只记得一句话。只有这句话戳到痛处,和当下的思考、困扰相贴合。《玻璃球游戏》对于今天的我,也可以简化到一句话:敢于生活。它兀自在我耳畔生...
评分 评分 评分持续被击中非常多的点: 关于少年人的找寻,感召,脱离旧世界进入新世界的transition, 精神体验,信仰与怀疑的辩证关系,了解真理的反面以更深了解真理,精神世界与现实的balance,出世与逃避,静修的重要性,向内探寻以及向外的革命之间作用的相互转化与良性循环,美学与伦理...
精神世界是一条艰难行走的道路
评分黑塞是个很有境界的作家,但他并不特别擅长写故事,尤其本书,因为写的太长,越看文风越像流水账,营造了一个很宏达的世界,相伴的也写了很大篇幅的废话,然而读完给人的感受却根本比不上精简的多的悉达多和荒原狼。
评分前面序言很棒,开头部分真他妈流水账。另对于一个有明确价值观的人来说,这种书太没有必要了。一个人就算别人说你是错的也应该一条路走到黑,因为那样最快。最重要的是没有对错,纠结才是最可怕的事。能快点失败快点再次试错也比纠结徘徊不前要好。
评分内容密度和思想深度都极高,语言极有力度,又有诗歌气息,从中仍可瞥见黑塞的一贯思考,不可能单一地实现终极意义上平静理性的精神生活,它一定是还需要人真真实实地坠落于本能感性的俗世生活中,对小说中的克乃西特来说是如此,对每个个体生命来说应该也是如此,推而广之是整个世界,黑塞在追求一种太极式的均衡,一种融合了对立双方的和谐统一,一种动态的宁静,一种天道轮回的终极规律,最终可能是它们让人类世界得以存续和被拯救,哪怕在小说的精神内涵里连这些都不过是庄周梦蝶的空无
评分我们的心必须听从生命的召唤 时刻准备辞旧迎新 毫不哀伤地勇敢奉献自己 为了另一项全新职责 每一种开端都蕴含魔术力量 它将保护我们,帮助我们生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