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楓編著的《沉重的肉身》內容介紹:文集的構思費瞭一番心思,讀者要是留意到各篇順序的刻意安排就好瞭。所謂現代性倫理,指的是人民倫理和個體自由倫理。時下人們正身不由己地從人民倫理脫身齣來,轉嚮個體自由倫理。《沉重的肉身》的敘事緯語從人民倫理轉到自由個體倫理,主要圍繞中歐兩位當代作傢的敘事,以探討兩種不同的個體自由倫理的差異。
劉小楓簡介:男,1956年4月生,重慶人。1978年入四川外語學院,獲文學士學位;1982年入北京大學,獲哲學碩士學位;1989年入瑞士巴塞爾大學,獲神學博士學位。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現任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比較宗教研究所所長,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北京大學哲學係兼任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文係兼任教授(兼任博導)。主要學術著作有《詩化哲學》、《拯救與逍遙》、《走嚮十字架的真》、《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個體信仰與文化理論》、《沉重的肉身》、《刺蝟的溫順》、《聖靈降臨的敘事》。主要學術領域為中西方古典思想、基督教思想史、德國近現代思想史;目前主要研究和教學方嚮為:古希臘思想史、中西方古典詩學、古希臘語文學、古典拉丁語文學、德國近現代思想、宗教-政治哲學。目前擔任外國哲學、宗教學及西方哲學博士點博士生導師,美學碩士點碩士生導師。
刘小枫在序言里用故事将读者引入了他所要讲述的东西。 “我读的语文课本里有儒家的道德命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充满主动态的九个字令我好生恐惧,觉得像我这样生性弱小的人的生活希望被剥夺了。这样的道德命令没有给被出生就生性脆弱的人有自己的生活想象的余地,比如...
評分终于明白,原来搞伦理/哲学/文学研究,就可以把中文说得不象中文;如果把中文说得不象中文,就可以用我们都知道的东西诈唬人。建议本书改名为《多次观看Kieslowski电影后的呓语》。看刘小枫的Kieslowski,感觉好像中学老师讲鲁迅,字字句句都有作者未必便想到的深意。简单的人...
評分中山大学哲学教授刘小枫的著作,先谈到了法国天才毕希纳在22岁时莫名其妙的发烧死去。 毕希纳死去,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倡导人民伦理的罗伯斯庇尔和倡导自由伦理的丹东,一个疯了,一个甘愿被送上断头台,看起来他们是捍卫了截然对立的东西,但其实是同一个东西。...
評分上周末,一个很久没见的大学同学A到广州来出差,我跑去酒店见他。他打了电话给另一个朋友B,在等B来酒店的这段时间内,我觉得我们应该找点话题聊--两个好久没见面的朋友在一起光是做怀念状回忆美好往事是一件叫人十分尴尬的事。于是,我跟他说了我最近做的梦。 ...
評分刘小枫在一个个单独的故事中建构他的伦理学,这需要我们对每一个故事都有所了解,并且对他的哲学、伦理学有所耳闻。这样叙述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们不容易从中找到他的伦理的逻辑错误,如果真正从伦理学入手会得到淡漠的印象。我建议大家把他当成一本枕边书,用很长的时间得到...
由史鐵生的隨筆,到有關卡夫卡的一片鞦天枯葉的濕潤經脈,而後發現有關基斯洛夫斯基的紅白藍和十誡,愛的碎片的驚鴻一瞥。個體偶在的生活倫理。最贊的還要算他的連續發問。
评分感受力和洞察力還好,就是語言太過晦澀,邏輯不清晰。
评分“一麵仰望“十字架上的真”,一麵嘔歌跨過鴨綠江的毛軍;一麵厭惡海德格爾,一麵稱譽卡爾•施密特;一麵思念鼕妮婭,一麵美化切瓦拉。現在終於淪落到為毛招魂的田地,每況愈下至此,已不能用人格分裂甚或無恥之尤來形容瞭。”
评分“一麵仰望“十字架上的真”,一麵嘔歌跨過鴨綠江的毛軍;一麵厭惡海德格爾,一麵稱譽卡爾•施密特;一麵思念鼕妮婭,一麵美化切瓦拉。現在終於淪落到為毛招魂的田地,每況愈下至此,已不能用人格分裂甚或無恥之尤來形容瞭。”
评分值得一讀再讀。其實是沒有答案的,我們走在霧靄的偶然小徑,用一生完成一個答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