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是美国文学最高奖——普利策文学奖获奖小说。主人公斯蒂芬尼德斯出生过两次:第一次是1960年1月出生在底特律的一个没有烟雾的日子,那时他是个女婴儿;第二次是1974年8月出生在密执安州皮托斯基附近的一个急诊室里,那时他是个十几岁的男孩子。他原名卡利俄珀,出生时是个漂亮姑娘。童年至少年她无忧无虑地生活。直到1974年她14岁,就读于家乡的女子中学时,越来越觉得自己与其他女孩不同:身高5英尺10英寸,体重130磅,更可怕的是身体上竟出现了一些男孩应有的特征。在父母陪同下她来到医院,医生告诉他们:她是个两性人。14岁的卡利俄 珀决心不再做女孩,于是“她”变成了“他”——卡尔。他剪短头,搭车来到旧金山寻找新出路。
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美国近年来相当活跃的知名作家。1960年,他出生于美国底特律,祖父母是从小亚细亚来的希腊移民。曾就读于布朗大学,1986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英语及创作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尤金尼德斯发表了首部长篇小说《处女自杀》,书一上市就好评如潮,成为畅销书,获得了1993年怀汀奖,以及同年美国艺术协会年度风云书,并由大导演科波拉之女索菲娅·科波拉搬上银幕。
普利策文学奖的确不是什么人都能得的。 这么厚的一本小说。 涉及到国家的历史,家族的历史。 过去和现在穿插记叙。 这些也就回答了为什么“普利策文学奖”的标志会印在《中性》的封面上。 我自认为以我的人生阅历,文学修养还不足以评论这本小说。 我看完后讲的第一句话是“确...
评分好书太多的坏处是审美疲劳的错觉:环顾之后只觉得无书可看,这本翻翻,那本捡捡,片段的文字入不了眼,我知道自己必须找一本书来重塑自己稳定的阅读习惯,担当重任的书需要稳重的风格,但是幽默必须点缀出现,我希望它有完整的故事,能再风情点就是完美,我从香港带回来的书...
评分 评分当尤金尼德斯第一次从拉丁语老师那里听说T. S. 艾略特的《荒原》中有一位“士麦那(Smyrna)来的商人”也叫尤金尼德斯时,便觉得冥冥中受到了来自艾略特的文学召唤。 1993年,尤金尼德斯的处女作《处女自杀》(The Virgin Suicides)问世,这部讲述五姐妹在一年中相继自杀的青...
评分多年前,读过美国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处女自杀》,禁不住阅读的食指大动,企盼他的新作能够逾越语言的樊篱,走到我们面前。现在终于等来他的荣获2003年普利策奖的《中性》中译本,虽然,这是一种迟到的满足,却也足慰长期等待的渴念与焦虑。《中性》真的很棒,不仅餍...
“性是生物的,性别是文化的。”精心设计、叙事严谨的故事,但奇怪的是既不严肃也不深沉甚至还不够有趣,反而有种强烈的“闹剧感”——作者的失败之处也许就在于过于追求恢弘与科学,结果舍本逐末,让本应占据主导地位、引发思考的性/性别议题让位给了连篇累牍的移民、奋斗、兼三代人的爱情故事,结果成了一部三代之家的八卦史。作者既然(在内容和叙述上)这样追求那也就罢了。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取悦读者对于两性畸形的卡尔是怎么诞生的猎奇心理。强烈怀疑03年的普利策文学奖的质量。译文有诸多细节处理得不尽人意。
评分“性是生物的,性别是文化的。”精心设计、叙事严谨的故事,但奇怪的是既不严肃也不深沉甚至还不够有趣,反而有种强烈的“闹剧感”——作者的失败之处也许就在于过于追求恢弘与科学,结果舍本逐末,让本应占据主导地位、引发思考的性/性别议题让位给了连篇累牍的移民、奋斗、兼三代人的爱情故事,结果成了一部三代之家的八卦史。作者既然(在内容和叙述上)这样追求那也就罢了。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取悦读者对于两性畸形的卡尔是怎么诞生的猎奇心理。强烈怀疑03年的普利策文学奖的质量。译文有诸多细节处理得不尽人意。
评分掉书袋
评分confusing,这是两本书,最起码也是上下册,但却只有一册。作者有点掌控不住,好在也没有逞能了,一切以完成为优先。
评分尤金尼德斯相当会讲故事。前后看了婚变和中性两本书,很流畅。伟大算不上吧,但确实是好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