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调未定的传统》分为“述史”“记诤”“通论”“分论”“另说”五部分,全书是朱先生对“现状信而犹疑,将信犹疑的心态体现”。其中“述史”“记诤”,是对自居得天命的君主,对自许知天命的智者,通过比照他们的环境,学养和言行的复杂关系,试图从中揭示晚清历史的部分真相。“通论”和“分论”则是对中国传统的反思和解读,旨在廓清传统,认识传统。“另说”则解答了当下沸沸扬扬的“大师”为何?谁可堪称中国文化的大师?尤其对海内外热衷表彰的大师,去伪存真。
朱维铮 1936年生,江苏无锡人。1955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60年毕业后留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现为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
著有《走出中世纪(增订本及二集)》、《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中国经学史十讲》、《壶里春秋》、《重读近代史》等。编校注释有《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章太炎全集》第三卷、《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等近百种。
看过旧版的《音调未定的传统》,发现这版增加了部分内容,而且在内容安排上可能也比之前的内容更加细致一些,内容会更新一些吧。毕竟原来的版本很老了。不过,仍然是一部值得一阅的书,这样对于中国嘉庆以来至民国初年的那段历史会更熟悉一些、更深刻一些。
评分看过旧版的《音调未定的传统》,发现这版增加了部分内容,而且在内容安排上可能也比之前的内容更加细致一些,内容会更新一些吧。毕竟原来的版本很老了。不过,仍然是一部值得一阅的书,这样对于中国嘉庆以来至民国初年的那段历史会更熟悉一些、更深刻一些。
评分看过旧版的《音调未定的传统》,发现这版增加了部分内容,而且在内容安排上可能也比之前的内容更加细致一些,内容会更新一些吧。毕竟原来的版本很老了。不过,仍然是一部值得一阅的书,这样对于中国嘉庆以来至民国初年的那段历史会更熟悉一些、更深刻一些。
评分看过旧版的《音调未定的传统》,发现这版增加了部分内容,而且在内容安排上可能也比之前的内容更加细致一些,内容会更新一些吧。毕竟原来的版本很老了。不过,仍然是一部值得一阅的书,这样对于中国嘉庆以来至民国初年的那段历史会更熟悉一些、更深刻一些。
评分看过旧版的《音调未定的传统》,发现这版增加了部分内容,而且在内容安排上可能也比之前的内容更加细致一些,内容会更新一些吧。毕竟原来的版本很老了。不过,仍然是一部值得一阅的书,这样对于中国嘉庆以来至民国初年的那段历史会更熟悉一些、更深刻一些。
对于传统是如此的杂陈,而正是呈现出这种形形色色的派别,我们才对传统的基调捉摸不透更何况是在历经了有几千年沉积传承的今天!既然历来就对此理解迥异,又怎么来追问这个传统过程呢?我们是否还会归咎于传统呢?现在的这些现象能借助于传统之外的这层外衣来解释么?显然是不大靠谱的,在一种全然不同的语境下,如何继承并书写现当代的传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吧!
评分作者喜欢在文章末尾来个意味深长心知肚明的问句。
评分先生论证扎实细密,驳斥流俗观点,人物掌故的部分又多能生出趣味。在我读来,满满都是治愈><
评分几篇长文很不错。
评分对于传统是如此的杂陈,而正是呈现出这种形形色色的派别,我们才对传统的基调捉摸不透更何况是在历经了有几千年沉积传承的今天!既然历来就对此理解迥异,又怎么来追问这个传统过程呢?我们是否还会归咎于传统呢?现在的这些现象能借助于传统之外的这层外衣来解释么?显然是不大靠谱的,在一种全然不同的语境下,如何继承并书写现当代的传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