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调未定的传统》分为“述史”“记诤”“通论”“分论”“另说”五部分,全书是朱先生对“现状信而犹疑,将信犹疑的心态体现”。其中“述史”“记诤”,是对自居得天命的君主,对自许知天命的智者,通过比照他们的环境,学养和言行的复杂关系,试图从中揭示晚清历史的部分真相。“通论”和“分论”则是对中国传统的反思和解读,旨在廓清传统,认识传统。“另说”则解答了当下沸沸扬扬的“大师”为何?谁可堪称中国文化的大师?尤其对海内外热衷表彰的大师,去伪存真。
朱维铮 1936年生,江苏无锡人。1955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60年毕业后留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现为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
著有《走出中世纪(增订本及二集)》、《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中国经学史十讲》、《壶里春秋》、《重读近代史》等。编校注释有《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章太炎全集》第三卷、《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等近百种。
看过旧版的《音调未定的传统》,发现这版增加了部分内容,而且在内容安排上可能也比之前的内容更加细致一些,内容会更新一些吧。毕竟原来的版本很老了。不过,仍然是一部值得一阅的书,这样对于中国嘉庆以来至民国初年的那段历史会更熟悉一些、更深刻一些。
评分看过旧版的《音调未定的传统》,发现这版增加了部分内容,而且在内容安排上可能也比之前的内容更加细致一些,内容会更新一些吧。毕竟原来的版本很老了。不过,仍然是一部值得一阅的书,这样对于中国嘉庆以来至民国初年的那段历史会更熟悉一些、更深刻一些。
评分看过旧版的《音调未定的传统》,发现这版增加了部分内容,而且在内容安排上可能也比之前的内容更加细致一些,内容会更新一些吧。毕竟原来的版本很老了。不过,仍然是一部值得一阅的书,这样对于中国嘉庆以来至民国初年的那段历史会更熟悉一些、更深刻一些。
评分看过旧版的《音调未定的传统》,发现这版增加了部分内容,而且在内容安排上可能也比之前的内容更加细致一些,内容会更新一些吧。毕竟原来的版本很老了。不过,仍然是一部值得一阅的书,这样对于中国嘉庆以来至民国初年的那段历史会更熟悉一些、更深刻一些。
评分看过旧版的《音调未定的传统》,发现这版增加了部分内容,而且在内容安排上可能也比之前的内容更加细致一些,内容会更新一些吧。毕竟原来的版本很老了。不过,仍然是一部值得一阅的书,这样对于中国嘉庆以来至民国初年的那段历史会更熟悉一些、更深刻一些。
具有独立求索精神的史家,但这种学术态度在这个学术环境里容易落单,就此书而言,很多问题被提了出来,有待后继者跟进;老先生还是下笔比较婉转,更痛快就好了
评分大二 论文
评分已阅:卷一 述史七篇;卷二 记诤七篇之 盖棺未论定 辜鸿铭,生平及其他非考证和——关于红学的索隐派 ;卷三 通论七篇;卷四 孔子与教育传统卷五 另说五篇
评分后面的谈文化和谈大师的问题感觉没有太多意思……
评分还是算参差不齐的论文集吧,有顶好的,也有比较流于形式的。虽然其中大部分的论文由于年代跨度较大和主题,所谓推翻万世一系的传统关联不大,但是依旧好看——如果朱师当年没入学术圈,估计在作家圈也是一支悍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